
拉梢寺,又名大佛崖,始建于北周。因修建大佛時,用人工拉扯樹梢堆積修建而成,故名拉梢寺。拉梢大佛,堪稱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大佛,氣勢雄偉,古樸壯觀,是水簾洞石窟群的精華所在。該崖面通高60余米,東西兩壁寬60余米,在同一崖面上融小龕、塑像、浮雕、懸塑、壁畫和題記于一體。大佛釋迦牟尼鑿于東部崖面的正中,通高42.3米,兩側為文殊菩薩和普賢福薩,稱“華嚴三圣”。大佛背光由九層圖案組成,佛座有7層圖案,四層為仰蓮瓣,每隔一層雕塑雄師、臥鹿和白象,每層九個布局規整,形象逼真,象征威武莊嚴,而把大象放為最底層體現了大象的穩重憨實,也表現了釋迦的另一種護法形式。蓮臺上部開鑿一人字頂淺龕,龕內懸塑一佛兩菩薩,右邊菩薩僅剩頭部,造型豐滿圓潤,神態安詳,中國文化報的記者評她的微笑比蒙娜麗莎的微笑美10倍,左側菩薩下方鑿一長方形淺龕“題記”,為大佛造像提供了準確的時間,在我國和世界石窟藝術中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軍事、政治和佛教的寶貴資料。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