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武山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六大任務”落實,積極主動與天津市寶坻區對接交流,不斷推動武山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項目落地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全面完成。

自2016年以來,雙方在改善民生、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人才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援助工作,累計落實財政資金9414萬元,社會幫扶資金1316.69萬元,各類幫扶資金超過1.07億元,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富民產業、勞務協作以及教育醫療項目,為武山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完善基礎設施,落實幫扶政策。針對武山縣群眾吃水、住房、出行等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寶坻區先后投入500萬元,實施了安全飲水項目,解決了4個偏遠行政村13個自然村群眾吃水難問題;投入386.462萬元,實施了部分貧困村入戶道路硬化、村內巷道硬化、河堤建設以及邊渠襯砌等項目,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投入570.7萬元,實施了835戶貧困戶危房改造,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投入447.48萬元,實施了貧困戶居住環境改善項目,消除了958戶貧困群眾家庭視覺貧困。
推動產業扶貧,幫扶精準到戶。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寶坻區先后投入3808萬元,幫助建成了總裝機容量23.7兆瓦的光伏扶貧項目;投入40萬元,按照“旅游+扶貧”模式,支持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貧困戶40戶;投入206.5萬元,幫助援建扶貧車間壯大發展,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問題;投入893.5萬元,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到戶項目,不斷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投入226萬元,對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貧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企業進行獎補。

加強勞務協作,促進群眾就業。寶坻區認真落實“七補一落戶”政策措施,投入265.9萬元,對貧困勞動力到天津寶坻企業穩定就業人員給予崗位補助、生活補助、交通補助等獎補;投入110.14萬元,對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輸轉到省外的3557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交通補助;投入170.61萬元,用于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掌握致富技能,不斷提高收入水平。

開展消費扶貧,帶動產品創收。武山有著優質的農副產品,寶坻區和武山縣在消費扶貧上下功夫,縣級認定并上報29家企業133項產品為扶貧產品,國扶辦發布24家供應商70個扶貧產品。制定出臺了《武山縣深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實施方案》和《武山縣扶持消費扶貧獎補辦法》,投入260萬元,建立消費扶貧天水館,對扶貧產品推介、展銷、銷售效果明顯的企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差異化資金獎補。兩年來,向天津和東部地區銷售萵筍、韭菜、菜籽油、亞麻籽油等農特產品1.4億元,帶動貧困群眾25767人。

解決醫療短板,支持教育發展。寶坻區有先進的醫療衛生技術和優質的教育資源,自開展東西協作幫扶以來,寶坻區投入666.45萬元,用于貧困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采購,解決醫療設備短缺問題;投入172.25萬元,為高樓鎮、楊河鎮、沿安鄉等學校采購圖書、教學器材以及心理咨詢室設備,讓偏遠山區的學生享受到了優質的教學資源。
聚力扶貧救困,真情幫扶暖心。在開展幫扶工作中,看到部分殘疾人生活困難,寶坻區投入9.44萬元,對118名2019年脫貧貧困殘疾人進行生活補助;投入20萬元,對4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項目,方便了貧困殘疾人生產生活。同時,寶坻區干部群眾通過捐資捐物等方式,為困難殘疾人捐助生活用品,鼓勵他們戰勝困難,早日脫貧致富。

開展人才交流,提高干部能力。為了加強干部交流學習,2016年以來,寶坻區和武山縣互派28名黨政干部和216名專業技術人員掛職鍛煉,進一步拓寬了兩地人才雙向交流渠道;投入244.85萬元,舉辦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黨的建設、鄉村教師等16期培訓班,培訓干部和專技人才823人。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促進兩地干部能力提升,增強干部創業干事的信心和決心。

建立結對聯系,攜手同奔小康。圍繞實施“攜手奔小康”行動,兩地持續深化“一對一”結對幫扶,寶坻區8個街鎮與武山縣結對的8個鄉鎮,寶坻區8個村與武山縣8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7個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武山縣7個貧困村,9所學校與武山縣9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寶坻區2家醫院與武山縣2家醫院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寶坻區97個民營企業結對幫扶武山縣73個深度貧困村。積極開展貧困戶“結對認親”活動,寶坻區100名區級領導和武山縣100名貧困戶“結對認親”。截至目前,寶坻區社會各界向武山縣累計捐贈各類幫扶資金及物資1325.69萬元。

東西協作結碩果,寶坻武山一家親。天津市寶坻區和武山縣的精誠協作,必將共同譜寫兩地互利共贏、共奔小康的錦繡篇章。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