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3月1日訊(記者 郭永強 趙超 王越)武山縣城關鎮韓川村借助“三變”改革政策,將村莊的170多畝廢荒灘改造提升,引進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金鳳凰”在這里“筑巢安家”,把產業鏈主體留在村里,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推進鄉村振興。

雨水過后,天氣回暖。在韓川村村黨支部書記韓永強的帶領下,記者走進韓川村村頭的這片“黃金地”。170多畝的田地里,一邊是幾十畝整齊劃一的鋼架大棚,一邊是正在建設的異地搬遷食用菌種植產業園。有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被遺忘的廢荒灘。

2009年,武山縣夏季逢暴雨災害,韓川村旁邊的渭河暴漲,導致沿岸200余畝土地被暴洪沖毀。2012年,天定高速修建,在韓川村以西開挖隧道,村兩委與施工方商議,將挖出來的土石填到被沖毀河灘處。就這樣,村上多了170多畝的集體土地。韓永強介紹,以前這片土地一直荒廢著,因為洞渣土不長莊稼,經過鎮黨委和鎮政府改良土地,給里面墊了差不多30公分的土,再用旋耕機攪拌,地就能種了。之后,村里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把50畝土地租給了一家合作社。

韓永強說的合作社叫川鑫香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是一家集蔬菜瓜果種植、育苗、農業生態觀光、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瞄準位置優越、土地面積大的優勢,在這里“筑巢安家”,尋求“起飛”。合作社投資方之一的創業青年包小榮承包了20個大棚,建立了春暉草莓采摘園。幾年的精心運營,讓他的“金鳳凰”羽翼更加豐滿。包小榮說,“我從2019年開始承包了20個草莓大棚,去年每個大棚的收入大概在一萬五左右,這兩年收益很穩定。”

包小榮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創業者來這里投資。2020年,退伍軍人張帆帶著他的反季節大棚香椿項目來到這里。“基本上進入臘月后就開始賣了。效益的話因為今年本來比較冷,又加上技術不太全面,所有產量不太高,但銷路基本上很好。”第一年的嘗試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收獲的“鳳凰蛋”讓張帆來年更有信心。

有了第一只“金鳳凰”,就有了更多的“金鳳凰”駐足安家。2020年9月,在政府拋出的“橄欖枝”下,武山縣雪潤菌業有限責任公司“飛”到這片土地上,在這里投資建設武山縣異地搬遷食用菌種植產業項目。這個項目建成后,不僅使全縣的香菇、木耳等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而且可以解決50多名異地搬遷戶群眾的就業問題。 武山縣雪潤菌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武說,“從去年9月中旬開始施工,到現在基礎設施基本上完成,身后的這些大棚也馬上要改造,改造成地栽式的木耳生產園。大概再有1個月就能投產了,投產后能雇傭易地搬遷戶50人左右。”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昔日的“廢河灘”在韓川人的耕耘下變成了“黃金灘”,引來的“金鳳凰”在這片土地上產下了“黃金蛋”。利用租金帶來的收益,韓川村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近10萬元,這也讓村上有資金發展村公益事業,推進鄉村振興。韓永強自豪地向記者介紹,2020年通過村兩委研究決定,上報鎮政府,把村上的陣地綠化了,環境改善了。如果村集體資金下一步積累的能達到要求的話,計劃今年或者明年把另外一個廣場綠化好,路硬化好,安裝好體育器材,再修一個舞臺,方便群眾娛樂。
【記者手記】在鄉村振興中,如何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保障鄉村產業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韓川村巧打村集體土地“牌”,拋出“橄欖枝”,引來“金鳳凰”,把產業留在村里,把收益紅利返還給村民,讓村莊更美麗,群眾生活水平更高。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