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謀發展 強村富民添活力
——武山縣城關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采訪見聞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4月7日訊(記者 張丁香 薛妍)時下,武山縣城關鎮掀起了一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熱潮,鎮黨委政府根據村里資金、資產、資源的分布情況,設置不同的發展模式,每個村因地制宜,“各顯神通”,小南瓜、水果玉米、櫻桃等特色種植遍地開花,“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下好了鄉村振興的“先手棋”。
“按照規劃,我們村種的是小南瓜。”在城關鎮南峪村,黨支部書記張西勝正在一片田地里查看墑情,村里計劃在這里嘗試種植小南瓜。

“這點地以前是本村的閑置麥場,我們現在利用這點地嘗試種水果玉米。”在城關鎮鄧堡村,村黨支部書記、駐村干部馮斌組織把村里的6.3畝閑置麥場開墾了出來,打算發展水果玉米,以壯大村集體經濟。
在韓川村,村“兩委”有效利用中央三部委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入股川鑫香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流轉土地資源54畝,村集體經濟年分紅4萬元,自營創收2.7萬元。同時,注重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在政策上支持,在服務上保障,流轉土地22畝新建食用菌種植產業園,預計村集體年自主創收0.8萬元。
……

“小到3至5畝,大到20幾畝到30畝,我們利用這些土地來規模化經營。”城關鎮黨建辦主任李棟介紹,為了解決村集體經濟的土地問題,城關鎮扭住“三個關鍵點”,做活了土地管理的文章。一是集中整治回收由部分農戶長期占用的集體機動地;二是整合流轉土地;三是復墾撂荒地和閑置麥場。一時間,這些往日里最“清凈”的土地,成了各村最熱鬧的地方。
土地的問題解決了,鎮黨委政府又思考如何動員村民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為村集體產業發展出力,最終探索出了一條“產業+合作社+村民”的發展路子。一是向產業發力,向群眾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發展高效農業,同時興建產業園,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二是向合作社借力,村集體經濟入股專業合作社,進行經濟創收;三是向農戶助力,與有意愿繼續經營集體機動地的農戶簽訂租賃合同,采取統一種植經營的辦法進行管理。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成效顯著,不僅拓寬了村集體收入途徑,也為下一步引導群眾提高農作物產值、增加農業收入作了良好示范。

“一村一品”謀發展,強村富民添活力。“每個村根據自己的情況發展特色產業,把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一方面能夠改變以往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相對比較單一的現狀,讓村集體能有更多的錢來為群眾辦事,另一方面發展一些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業產值比較高的、科技含量也比較高的新型農產品,激發群眾活力,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城關鎮黨建辦主任李棟說。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