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7月9日訊(記者 康正東 薛妍 車彤瑤)眼下,正是群眾夏收的季節,武山“金豆角”再次迎來豐收季。無論川道地區的大南河、山丹河、榜沙河流域,還是山地種植區的東梁、西梁等南部山區,年初下種的正茬豆角開始陸續上市,即將進入產銷旺季。

在四門鎮下灣村,連片的正茬豆角長勢正旺,從早上五點開始,村民們便在田間忙著采摘起了豆角,一籃子、一袋子、一車子……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上午十點,村民趙明花已經賣完了兩趟豆角再次來到地里采摘豆角,她告訴記者,今年種了七八分地的正茬豆角,由于價格好,已經賣了三千塊錢。

豆角種植得益于周期短、見效快、產量高,再加上縣、鄉、村三級的大力扶持和鼓勵引導,深受廣大群眾的認可和熱愛,如今“武山豆角”已成為武山特色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四門鎮副鎮長汪昊介紹, 架豆是四門鎮黨委、政府重點培育的富民產業之一,現在主要分布在大南河流域、西梁區域和松樹區域。三個片區共種植架豆6000多畝,其中正茬3000多畝,復種3000多畝。今年的正茬架豆上市比較早,剛上市時價格達到五元一斤,如今穩定在兩元左右,群眾收入比較可觀,預計今年正茬架豆畝產能達到7000塊錢。

在東梁山上,豆角種植戶同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和忙碌中。
“前幾天一斤四塊、三塊五,今天降價了,一斤兩塊,那也非常好了,半上午摘的豆角隨便就賣七八百元,再沒有好過這個的了。”在溫泉鎮大莊村,臨近中午,記者看到,村民們依舊在豆角地里忙碌著,村民李吉勝告訴記者,雖然天熱了點,但是他們想趕著好價格再多摘一些。

“今年全村總共種植了900多畝豆角,其中正茬豆角430畝,收完油菜后復種470畝。”大莊村處在武山豆角核心種植帶的東梁片區, 村黨支部書記陳振文說,現在豆角產業不僅成了群眾心里的“金豆角”,更是鋪就致富小康路的富民產業。

“全鎮今年一共種了3700多畝豆角。目前架豆產業在我們鎮還是一個朝陽產業,我們一直在鼓勵支持群眾通過種植豆角增加收入。”溫泉鎮副鎮長康芳蘭介紹,除了在種子、肥料等方面給群眾支持外,鎮上還聘了幾位“土專家”,在適宜種植區進行巡回指導,讓種植戶在技術上不犯愁。

現在,武山豆角真正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路上的“金豆角”。政府在經費投入、推廣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強化工作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隨著“武山豆角”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武山豆角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遠銷北京、上海、遼寧、大連、哈爾濱、包頭、鄭州、太原等全國20多個地區。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