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武山縣舉行渭川書院揭牌儀式,縣委書記王新強出席并講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德銀,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兵,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如海,縣政府副縣長金學民,縣政協副主席郭遠出席儀式。縣委副書記何敬忠主持儀式,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麗霞介紹武山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文化行業單位負責人參加儀式。
揭牌儀式上,觀看了武山縣文化旅游宣傳片,為陳兵教授頒發了渭川書院名譽院長聘任證書,陳兵教授為書院捐贈了自己編寫的部分書籍和書法作品,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法定代表人、名譽會長曾憲成在北京通過視頻形式向渭川書院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

王新強在講話中強調,武山文化具有歷史久遠、形態多樣、人才輩出、非遺豐富、館會齊全、特色鮮明等六大特點。成立渭川書院,是基于搭建交流平臺、挖掘渭川文明,凝聚鄉賢智慧、啟迪文明思想,盛邀大家講堂、傳播國學經典,展示創新成果、弘揚縣域傳統,擴大對外宣傳、推動文化強縣等方面的考慮。要努力把渭川書院打造成武山鄉賢文人交流的平臺,渭川特色文化展示的載體,傳統國學研究傳播的講堂,縣域文化創新宣傳的窗口,文化強縣戰略實施的典范。渭川書院成立后,要組建好隊伍、挖掘好資源、開展好活動、打造好品牌、樹立好形象、服務好中心。

陳兵強調,武山文化底蘊深厚,成立渭川書院對傳承好、發揚好國學經典和武山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視國學人才的培養,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努力打造渭川書院特色品牌,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曾憲成表示,將竭盡全力支持和服務于“渭川書院”的建設發展,并無償捐贈一部分文物,用實際行動帶動各方人士為“渭川書院”建設添磚加瓦。衷心祝愿家鄉建設越來越好!家鄉人民越來越好!“渭川書院”建設越來越好!




陳兵教授基本情況
陳兵,著名佛教學者,1945年生,武山縣洛門鎮大柳樹人,1968年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在新疆呼圖壁縣文化館及呼圖壁縣中學工作10年;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師從任繼愈先生,現任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文史館員,兼任多所大學客座教授,指導佛教專業博士后、博士、碩士生100多人。
陳兵教授對佛教、道教皆有精深研究,以佛教為主,長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煉養學,現重點研究領域為佛教思想、佛教禪定學、佛教心理學以及佛教與現代社會關系等。陳兵教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的第一屆道教專業研究生,1981年畢業后,在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工作6年,重點研究宋元明清道教,多數依據從來無人涉足的原始資料,基本理清了宋代以來道教的歷史脈絡和道派的分化、思想的發展。根據多年的研究和實證,陳兵教授對整體佛學進行了全面總結和有機整合,撥開佛教信仰與修行中的重重迷霧,廓清了佛教理論及修行方面的若干重大問題。
主要著作有:《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生與死》《佛教生死學》《重讀釋迦牟尼》《佛陀的智慧》《新編佛教辭典》《佛法在世間》《佛法真實論》《自在之行》《佛教心理學》《問道》《佛教氣功百問》《道教氣功百問》《道教之道》《道教修煉養生學》《二十世紀中國佛教》《常誦十經》《佛教格言》《凈土經論·念佛訣要》《中國道教史》《道藏提要》《道教通論》《道教手冊》《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新編佛教辭典》等,著作文字達700余萬字,于繪畫、書法、篆刻、器樂皆有所長。
曾憲成先生基本情況
曾憲成,男,1958年生,武山縣城關鎮南關村人,現任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法定代表人、名譽會長,主持協會工作20多年,兼任《腐植酸》雜志主編、《腐植酸應用叢書》編委會主任。
主要開展腐植酸生態環境研究和行業管理。2002年以來,為全面推進腐植酸環境友好產業健康發展,宣布了《腐植酸綠色低碳宣言》《泰山宣言》《土肥和諧北京宣言》《一克土宣言》《吉祥宣言》等,撰寫《腐植酸》雜志卷首語逾百篇,創作腐植酸科普詩1800多首、對聯500多副,發表文章100多篇,作各類學術報告150多場次。2014年6月,出席聯合國第43個“世界環境紀念日暨農業可持續發展論壇”,發表了“讓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類”的主題演講。腐植酸,一個高度科學文明的新產業,定格在了聯合國的舞臺上。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1987年6月經國家經濟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立,負責全國腐植酸行業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協會歷經六屆,現擁有單位300多家,遍及31個省、市、自治區。協會下設有專家委員會,匯集了全國從事腐植酸研究和開發的一流專家與學者。協會成立有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醫藥專業委員會、肥料專業委員會、泥炭分會,分別負責全國腐植酸醫藥、肥料、泥炭等產業的開發與應用。
誓愿宏闊——熱烈祝賀“渭川書院”正式成立
破 曉——熱烈祝賀“渭川書院”成立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