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11月18日訊(記者 郭永強 通訊員 劉向東)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命名了183個縣(市、區)、鄉鎮(街道)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其中,甘肅省有3個縣鄉入選,武山縣榜上有名。
該評選工作是文旅部為推動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豐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設立的群眾文化品牌項目。我省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分別是:天水市武山縣(旋鼓舞)、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裕固族傳統民俗)、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傳統木工和鑄造技藝)。
武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在3.8萬年前武山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東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置新興縣,宋置寧遠縣,民國3年改稱武山縣,已有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

武山旋鼓舞又稱扇鼓舞或羊皮鼓舞,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山旋鼓舞是人們在長期農牧生活和民間習俗中形成的以娛神、娛人為內容,以舞樂、祭祀活動為載體,含歷史、宗教、民俗、藝術等諸多文化內容的傳統民間舞蹈。起源有牧羊人震狼說、祭祀起源說、軍事起源說等,后來發展為民間祭祀,賽社娛樂活動。旋鼓舞隊一般為幾十人至幾百人,“旋鼓手”為青壯年男子,動作技巧性強,步履騰挪要求高,套路有“二龍戲珠”、“白馬分鬃”、“太子游四門”、“丹鳳朝陽”等幾十套,表演典型動作有“喊山岳”、“千斤壓頂”、“旋風驟起”等。羊皮鼓是武山旋鼓舞的主要樂器,其形似扇非扇,似芭蕉葉面,屬單面打擊樂器,相關制品有鼓槌、鈸、鑼、響鈴、幡、彩旗、獨特的服飾等。

武山旋鼓舞富有廣場大型舞蹈特色,參演人數可多可少,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三五百人均可表演;舞蹈套路豐富,變化有趣,場面恢宏,氣勢雄壯,鼓聲鏗鏘激昂震撼,能給人一種身臨萬馬奔騰如入戰場的感受,同時又使人產生歡樂明快的愉悅感受。

近年來,在武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山旋鼓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已培養武山旋鼓舞傳承人1200多人。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