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天水在線天水在線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武山>>正文
武山縣2021年勞務工作綜述(圖)
(2022/2/3 11:31:34)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打印本頁

  伴隨著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武山建設新征程,2021年,武山縣勞務工作行穩致遠,全年完成勞務輸轉12.02萬人,較上年增加1.06萬人(其中,輸轉脫貧勞動力5.64萬人,較上年增加2543人),實現勞務創收31.32億元,較上年增加3.81億元,勞務輸轉及勞務經濟收入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呈現“雙增長”的喜人局面。

  站在新的起點,回望過去的一年,武山縣勞務工作成效激蕩人心。一年來,勞務產業作為武山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鐵桿莊稼”地位更加穩固,名副其實,實至名歸:“全市農民工工作先進縣區”“全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先進集體”“全市脫貧攻堅專項記功獎勵先進集體”“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一項項榮譽稱號的背后,彰顯了武山勞務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務好勞務鐵桿莊稼,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武山勞務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擊楫風浪,砥柱中流。過去的一年,武山縣勞務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要求,堅持把勞務輸轉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抓手,按照“建基地、拓市場,強技能、塑品牌,抓輸轉、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精準對接用工需求,深入挖掘就業崗位,持續加大輸轉力度,全力保障群眾穩崗就業,全縣有意愿外出務工勞動力和脫貧勞動力實現應轉盡轉、穩定就業,為實現武山縣“十四五”良好開局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一、堅持深度融合練內功,黨建引領再上新臺階

  堅持黨的領導是勞務產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一年來,武山縣把黨的建設貫穿勞務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認真貫徹中組部農村黨員分類管理試點工作各項要求,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加強激勵關懷,突出示范引領,新時代勞務輸轉服務工作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

  完善組織體系,擴大覆蓋范圍。成立了武山縣務工經商流動黨員黨委,依托5家駐外勞務工作站和7家務工企業直招點,先后成立了天津北辰、上海黃浦、廣東惠州、山西大同、內蒙古呼和浩特、四川成都、陜西西安、甘肅蘭州、新疆烏魯木齊、山東煙臺、江蘇無錫、青海西寧等12家駐外流動黨員黨支部,務工經商流動黨員達到1483名,駐外務工經商流動黨員黨組織覆蓋范圍擴大到全國12個省市和地區。通過支部黨員推薦和黨委任命的方式,確定了各駐外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黨務干事,支部班子進一步健全完善,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服務力進一步增強,務工經商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強化黨內關懷,激勵穩崗就業。緊盯春節期間流動黨員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召開流動黨員和在外務工、經商群眾代表座談會,全面了解掌握流動黨員的思想動態、外出流向和務工情況。同時,在節日期間,由黨委班子成員帶隊,在考察對接勞務市場的過程中,積極聯系駐外流動黨員黨支部,對武山籍務工經商黨員代表進行走訪慰問。先后到廣東、山東、江蘇以及青海等地回訪看望慰問武山籍務工黨員群眾473人,切實讓在外務工經商的黨員群眾感受到了家鄉的關心、黨和政府的溫暖。

  凝聚發展合力,促進作用發揮。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為外出務工經商的流動黨員及群眾提供就業信息、創業指導、技能培訓、權益維護、政策咨詢“五位一體”的“一條龍”服務。2021年以來,12家駐外流動黨員黨支部和廣大外出務工流動黨員累計提供就業信息658條,推介用工崗位32932個,向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天津、山西、內蒙、新疆等地輸送務工人員2.11萬人。疫情期間,362名在外務工經商黨員群眾為家鄉疫情防控捐資捐物折合資金22130元。四川成都流動黨員黨支部11名黨員通過回鄉創業帶動112人穩定就業;廣東惠州流動黨員黨支部和上海黃浦流動黨員黨支部黨員在農民工就業集中的行業車間,為1352人開展“師帶徒”實踐操作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疆烏魯木齊流動黨員黨支部積極開展建筑行業就業崗位宣傳,有組織輸轉務工人員8329人;天津北辰流動黨員黨支部依托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向天津地區輸轉就業895人;甘肅蘭州流動黨員黨支部組織務工經商黨員通過開展物流運輸、服裝和農副產品批發,帶動632名脫貧群眾人均年增收5萬多元。

  緊扣中心工作,做好統籌推進。嚴格按照黨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和敢于擔當的工作精神得到有效激發,黨史學習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政府決策部署,持之以恒抓實抓好“六大行動”“一愛一為”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工作,扎實做好包抓的康寧街和昊龍麗景小區、幫扶村及結對共建小區環境衛生整治、疫苗接種、政策宣傳等工作,包抓小區昊龍麗景被縣、市組織部門推薦為全省“無疫小區”。結合勞務就業工資性收入和勞務輸轉惠農補貼轉移性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半壁江山”這一實際,積極主動與縣農調隊和縣農業農村局銜接溝通,主動承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相關任務。承擔的省上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考核指標(省對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及增速和市上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綜合評價指標任務(市對縣)“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任務完成情況”“有輸轉意愿脫貧勞動力輸轉情況”均位居全市第一名。省、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省級專項考核和東西部協作考核中,“勞務就業幫扶工作”均位居全省、市第一名。

  二、堅持高位推動建機制,工作效能展現新活力

  武山縣突出建機制、夯基礎、抓落實,著力健全完善勞務工作制度機制,為勞務輸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年來,縣勞務部門切實強化責任落實,研究制定了《武山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切實做好勞務輸轉工作實施方案》《武山縣2021年勞務品牌“定向定崗輸轉就業一體化”培訓實施方案》《武山縣關于開展勞務輸轉巡回宣傳招聘及有意愿外出務工人員排摸登記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全年農村勞動力底數排摸、組織輸轉、技能培訓、鞏固提升等重點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進一步明確了各鄉鎮、相關部門、駐外勞務工作站、勞務中介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責分工,切實靠實了各鄉鎮分管領導、勞務專干、村級勞務信息員、勞務經紀人的具體責任,匯聚了點面結合、協同發力、共抓勞務的強大合力,勞務輸轉的組織率、培訓率、穩崗率顯著提升。

  同時,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加快完善勞務輸轉服務組織體系,形成了以縣勞務輸轉服務中心為龍頭、各鄉鎮勞務工作站以及各駐外勞務工作站為樞紐、村組(社區)為基礎的三級勞務輸轉服務網絡、勞動力資源調配體系、用工信息收發體系。建立了勞務工作首問責任制、首辦告結制、重要工作事項一抓到底制等工作機制,成立了縣外務工人員穩崗留工和維權服務專班,健全完善了務工人員定期走訪、勞務派遣、維權服務等制度,做到了外出務工群眾輸出有人送、到站有人接、務工有人訪,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群眾外出務工增收致富的熱情。

  全面加強統籌調度,全縣勞務輸轉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縣勞務輸轉服務中心主任會議、縣務工經商流動黨員黨委會議定期研究部署有組織輸轉、穩崗留工和返崗就業等工作,及時掌握、全程調度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完成情況,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大力推行縣、鄉、村聯系包抓責任制和日常調研督查制度,班子成員定期分組帶隊深入各鄉鎮勞務工作站、各行政村和駐外勞務工作站,現場調度招聘宣傳、組織輸轉、權益維護、技能培訓等工作,主動上門開展跟蹤服務、動態管理、回訪勞務收入,為不斷提升勞務輸轉質量效益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堅持多措并舉建平臺,組織輸轉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縣勞務輸轉服務中心突出強基地、優服務,不斷加強輸出輸入雙向對接,持續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全縣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建好用好特色勞務基地。按照“鞏固一批好基地、發展一批新基地”的原則,大力挖掘務工崗位,暢通穩定輸轉渠道,狠抓勞務基地建設,在地域相對集中、用工需求量大、生產生活條件好、工資待遇高的地區建設駐外勞務工作站5家、簽訂優質務工企業直招點8家,覆蓋全國13個省、市,通過信息互通、定點輸送等舉措,在用工單位和務工人員之間搭起精準對接平臺,全縣勞務協作網絡更加健全。全年累計通過勞務基地向省外輸轉務工人員5.91萬人。積極培育壯大勞務中介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職業勞務經紀人,縣內勞務輸轉機構達到34家,職業勞務經紀人達到141人,每月可穩定提供務工崗位1.23萬個以上。

  持續加強組織輸轉力度。武山縣以鄉鎮、村(社區)兩級為基礎,采取“過篩子”的方法,對富余勞動力、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務工需求逐一進行摸排,建立了全縣勞動力人員、外出務工人員、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穩崗留工人員、返鄉回流人員、2020年外出務工2021年未外出務工人員、有意愿外出務工人員“6+3清單臺賬”,為提升輸轉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緊密結合排摸情況,扎實開展用工崗位宣傳推介、線上線下招聘等活動,狠抓勞務組織化輸轉,全年完成勞務輸轉12.02萬人,有組織勞務輸轉10.33萬人,有組織輸轉率達85.91%,較2020年增加1.67萬人,其中,通過采取“一企(一地)一案、一車一策”的方式,包專車、專列、專廂290輛次,分54批次“點對點、一站式”直達輸送務工人員11232人(縣上較大規模集中輸轉8批次3919人、各鄉鎮集中輸轉27批次3824人、各勞務中介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集中輸轉19批次3489人)。

  不斷深化東西勞務協作。完善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寶坻區駐武山縣勞務工作聯絡站職能作用,先后邀請天津寶坻15家用工企業到武山考察對接,同步建立新型結對幫扶關系,合作開展勞務輸轉,東西部勞務協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東西部勞務協作考核中我縣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作為先進代表在全省東西部協作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一年來,組織召開東西部勞務協作座談會3次,舉辦寶坻區用工企業專場招聘會2場,向天津“點對點、一站式”輸送務工人員895人,超額完成任務845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43人;向天津、甘肅之外的第三方地區輸轉務工人員4019人,超額完成任務2369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054人;向省內轉移就業730人,超額完成任務60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415人。

  四、堅持精準發力強培訓,品牌打造邁出新步伐

  出彩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一年來,武山縣持續加強培訓輸轉就業一體化工作,通過大力開展定向定崗培訓,著力提高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強力推動勞務輸出向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緊貼市場需求開展精準“下單”培訓。立足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省內外勞務市場需求和企業用工情況,科學制定實用技術培訓菜單,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全面開展家政服務員、育嬰員、包裝工、電工、電焊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砌筑工、汽車維修工、鏟運機操作工、叉車司機、汽車駕駛員等“定向定崗輸轉就業一體化”培訓,對考核合格的頒發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并簽訂勞務輸轉就業協議。一年來,累計完成“嵌入式”定向定崗培訓2247人,向北京、天津、江蘇、山東、山西、內蒙等地定向輸轉就業2247人,人均月平均工資達5500元以上。

  尊重群眾意愿開展專業“點單”培訓。始終把培訓自主選擇權交給務工群眾,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就業意愿,按照“因人施訓、因崗定訓”原則,重點為缺乏技能勞動力、脫貧勞動力、邊緣易致貧勞動力、農村低收入勞動力和2020年外出務工但2021年未外出務工人員量身定制職業技能培訓“菜單”,有針對性開展技能培訓,切實增強了培訓實效,有力促進了培訓輸轉工作精準無縫隙對接、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2021年,開展“點單式”技能培訓516人次,輸轉就業482人。

  培育勞務品牌開展特色“配單”培訓。依托“寧遠建筑工”“鴛鴦玉雕師”“鴛鴦電焊手”“寧遠家政妹”等特色勞務品牌,大力開展“嵌入式”優勢工種定向定崗輸轉就業一體化培訓,爭取省級“勞務品牌”培訓項目2000人、培訓資金250萬元,完成培訓2247人。目前,培訓合格人員已全部推薦就業,其中,向省外高新優質企業推薦輸轉就業510人,月平均工資均在6000元以上。堅持市場化運作、規范化培育,不斷加快特色勞務品牌建設,持續提高建筑業、特色手工業等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能和水平,“寧遠建筑工”成功創建為省級勞務品牌,獎勵補助資金20萬元,“鴛鴦玉雕師”“鴛鴦電焊手”“寧遠家政妹”成功創建為市級勞務品牌,“武山柳編”“寧遠保安”“線娘拾花工”成功培育為縣級勞務品牌,全縣勞務品牌知名度、認可度、美譽度明顯提升,帶動就業創業、助推產業發展效果顯著增強。

  五、堅持創新模式抓對接,穩崗拓崗開創新局面

  民生、就業,始終是武山勞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年來,武山縣積極轉變服務方式,扎實開展信息對接、崗位推介、招聘宣傳、咨詢指導等就業服務,切實打好穩崗拓崗主動仗。

  主動考察對接勞務市場。緊密結合全縣勞動力資源實際和市場需求,“走出去”積極對接勞務市場,縣勞務輸轉服務中心帶領縣內勞務中介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組成工作專班,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區雙城經濟圈”、山東、山西、內蒙、陜西、寧夏、青海、新疆等21個省市考察,與當地勞務部門、大中型用工企業深度溝通對接,及時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建立長期穩定用工合作關系,先后與廣東惠州TCL集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無錫錫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常州比亞迪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拓達車輛配件有限公司、山東煙臺三嘉粉絲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成都富士康集團有限公司等77家大中型企業簽訂了招聘用工框架協議,累計爭取到高新優質務工就業崗位6.7萬多個,月平均工資均在5500元以上,為幫助更多勞動力“走出去”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面推送招聘用工崗位。制定印發了《武山縣2021年勞務輸轉招聘用工匯編手冊》3萬余冊,有針對性開展用工崗位宣傳推介、線上線下招聘等活動,及時向社會發布務工就業信息指南,為廣大群眾提供高質量、高薪資的務工崗位。大力開展就業信息推送,依托“武山勞務”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抖音、快手等網絡媒體,安排專人全天候搜集、篩選、梳理、發布企業用工信息和機關事業單位招考信息,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務工信息服務。今年來,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30多場次,先后發布網絡招聘信息256期,對接669家用人單位提供務工崗位14.56萬個。

  認真落實穩崗留工措施。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及時發布《致在外務工經商人員的一封信》《武山縣關于做好2021年春節前后務工人員疫情防控及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大力宣傳國家、省市縣防疫和就業政策,主動會同各鄉鎮組織駐村干部、村干部以及幫扶工作隊員,采取“一對一、人盯人”的動員方式,幫助務工群眾算清“四筆賬”(來回途中感染的“生命風險賬”,因返鄉耽擱務工時間和集中隔離帶來的“經濟損失賬”,回鄉后被隔離或居家觀察的“自由損失賬”,因不能及時返崗復工帶來的“失業風險賬”),引導在外務工人員盡量就地留崗過年,非必要不返鄉。2021年,全縣共有9606名在外務工人員未返鄉過年。

  六、堅持用心用情優服務,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

  做好群眾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武山縣建立完善服務保障長效機制,全力為廣大務工人員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和人性化關心關愛,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不斷夯實基礎數據臺賬。按照“一個超過、兩個不低于”(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超過去年,務工收入不低于去年、今年未外出務工人員收入不低于去年)的工作要求,建立了“核、轉、補”(核實數據、應轉盡轉、補齊收入短板)三步走工作法,確定專人對全縣勞動力務工情況“6+3清單臺賬”和人社大就業信息系統、國扶信息系統勞務輸轉數據進行動態比對篩查,做到及時梳理反饋,限期更新完善。通過入戶調查、電話抽查的方式,定期對外出務工人員具體情況進行回訪,全面了解務工和生活情況,同步建立工作臺賬,為全面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積極幫助解決困難問題。為確保外出務工群眾務工安心、生活順心,積極利用外出對接勞務市場、考察用工企業等時機,先后到廣東廣州、深圳、惠州、中山、佛山,山東煙臺、東營、濱州,江蘇蘇州、無錫、揚州、鎮江、南京以及青海西寧等地回訪看望慰問武山籍務工人員473人,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真摯鼓勵他們安心工作、學好技術,叮囑他們注意安全、保重身體,懇請務工企業做好管理服務,讓廣大外出務工人員感受到來自家鄉的“關懷”,堅定穩崗就業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不斷加強與用工企業、各鄉鎮的銜接溝通,及時協調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及其家人的就醫就學、權益維護等方面存在的困難,不斷加強對困難務工人員的關愛幫助,確保群眾安心務工、創業致富。

  切實加強維權服務保障。更加重視勞動關系源頭治理和風險防控,成立了以縣勞務輸轉服務中心班子成員為組長、科級干部為成員的縣外務工人員維權服務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信息交流,形成了協調聯動、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齊抓共管的維權聯動格局。認真落實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的部署要求,會同駐外有關勞務工作聯絡站和當地人社勞務部門,成功為楊河鎮安溝村、四門鎮孫白村、高樓鎮紙碾村農民工閆茂祥等57人討回拖欠工資157.4萬元,為灘歌鎮北山村農民工王軍峰等5人協調處理工傷維權事故6起,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全面落實勞務獎補政策。主動加強銜接匯報,爭取中央和省上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和東西部勞務協作資金2007萬元。深入推進勞務以獎代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勞務輸轉和穩崗就業有關政策精神,結合全縣勞務輸轉工作實際,制定印發了關于對輸轉到省外、省內縣外務工的脫貧勞動力發放交通補貼、“三類戶”勞動力發放勞務輸轉補貼和對輸轉到天津地區務工的脫貧勞動力發放“七補一落戶”補助以及對輸轉到天津、甘肅之外的第三方地區務工的脫貧勞動力發放交通補助等一系列獎補措施文件。全年累計為33314名務工群眾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942萬元,其中,交通補貼20233人1067.31萬元,東西部勞務協作“七補一落戶”補助234人167.92萬元,“三類戶”勞務輸轉補貼1314人485.37萬元,勞務輸轉機構獎補41.4萬元,采用“三三制”(用工企業出一點、輸轉機構補一點、政府貼一點)的包車模式,為11533人減免車費346萬元,有效激發了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和勞務機構的工作積極性。

  一年來,武山縣勞務輸轉工作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凝聚合力,留下了閃亮的印記。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新的一年,武山勞務將在著力抓好駐外勞務工作站建設、著力建強勞務工作隊伍、著力開辟輸轉就業新渠道、著力培育打造勞務品牌、著力筑牢權益維護后盾、著力加強返鄉創業引導、著力加強有組織勞務輸轉、著力夯實駐外黨建基礎等方面發力,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在線報送的“麥積飛天”登上 天水在線主播萌萌攜天水工業企業 天水在線主播萌萌攜天水地產企業 天水在線帶你走進伏羲廟,來一場 天水城大紅燈籠高高掛,流光溢彩 天水在線主播萌萌在麥積山給大家 天水在線航拍丨一場雪,讓古城天 天水在線航拍|雪落卦臺山,銀裝 天水在線航拍伏羲城|銀裝素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