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3月18日訊 (記者 楊彥春 李益 趙超 楊耀斌 何慧) 同心共添綠,不負好春光。自3月12日以來,武山縣各部門單位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搶抓春季植樹的大好時機,組織干部職工積極投身全民義務植樹的熱潮中,為武山大地再添新綠。

經過縣直各部門各單位干部職工及鴛鴦、山丹兩鎮群眾8天的勞作,在鴛鴦鎮廣武坡4500畝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上,100萬株樟子松、火炬、油松、云杉、刺槐等各類樹種,整齊有序的在魚鱗坑里穩步“落戶”,扎根發芽,放眼望去,一棵棵新栽植的樹苗綻放綠枝,讓整區域的荒山坡地煥發著勃勃生機。

“我在現場,植樹有我!3月17日,鴛鴦鎮廣武坡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陽光明媚,來自縣直不同單位的干部職工分別在各自區域植樹播綠,扛樹、扶苗、挖坑、夯苗、澆水……在大家默契協作下,一排排新栽的樹苗昂然挺立,整齊有序。縣融媒體中心20人的小分隊經過半天時間的協作配合,200棵新栽苗木迎風而立。與此同時,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對植樹現場的宣傳報道,用鏡頭記錄著全民義務植樹的生動實踐。

今天我們派出了20人的植樹小分隊,每人十棵,圓滿完成了200棵的植樹任務。同時加大了對全縣植樹造林的宣傳力度,為全民義務植樹造林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縣融媒體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關招宏說。

眾人齊動手,綠樹排成行。今年,武山縣以荒山植樹造林為契機,提早謀劃,不斷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健全林業管護機制,圍繞“一線兩景三園五域八結合”的林草發展思路,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整地、嚴把苗木質量、精心指導栽植、多措并舉管護,逐步開展三北人工造林建設、退化林分修復、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縣場合作造林、封山育林、鄉村綠化香化、道路綠化美化、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等舉措,全力助推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武山大地山川綠起來,生態環境美起來。

據武山縣林草局副局長白忠義介紹,依托秦嶺生態修復保護和退化林峰修復項目,武山縣計劃年內完成林草種植6萬畝,栽植行道樹374公里,綠化美化鄉村22個,完成草原圍欄30公里,封山育林10公里。目前,全縣造林綠化工作正在各個區域內有力有序進行。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