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4月8日訊(記者 何慧 通訊員 王東紅)三月的武山大地,日暖風和,生機盎然。走進武山縣榆盤梁萬畝馬鈴薯良繁基地,放眼望去,一條條地膜像銀色的綢帶纏繞在山梁溝峁上,自動覆膜機、點種機忙碌地穿梭于田地之間,人們彎腰拔草,抬頭擦汗,處處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耕種的景象。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就是榆盤梁萬畝馬鈴薯良繁基地,現在正在進行播種的就是由我們采購的馬鈴薯良種,今年共投資了425萬元,全部免費發放給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農戶。”武山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負責人王東紅告訴記者說,武山縣農業農村局每年都會從省內種薯企業調運優良品種脫毒原種或原原種,在全縣重點產區和種薯繁殖基地免費供應給群眾,建立示范點,通過示范點輻射帶動,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
馬鈴薯作為武山縣三大主栽作物之一,近年來,全縣馬鈴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提高,效益持續提升,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像我們榆盤這地方,山地多,川地少,還干旱少雨,但是我們的土質和氣候非常適合洋芋的種植。”榆盤鎮康溝村黨支部書記康祥瑞一邊忙著手里的活,一邊告訴記者,他們山區旱地馬鈴薯的產量畝產能達到2000多公斤,一畝地就要收入三四千元,廣受群眾的歡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武山縣農業農村局在全縣馬鈴薯重點產區和種薯繁殖基地,補貼供應脫毒種薯,在高海拔山區建立脫毒種薯繁殖基地,通過統一供應、市場供應等方式多渠道推廣普及脫毒種薯,實現了脫毒種薯全覆蓋,對提高馬鈴薯產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年從科研育種單位引進新育成品種,選擇適宜全縣不同區域推廣種植的新品種,為馬鈴薯種植布局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室內集中培訓、田間地頭培訓、村口路旁培訓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馬鈴薯綜合增產技術培訓、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宣傳和培訓。

武山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負責人王東紅告訴記者說:“我們每年都會派出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在重點區域和良種繁殖點,組織機防隊,進行統防統治,對控制病害擴大蔓延、挽回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年縣上都會派干部、技術人員下來到地里給我們搞技術培訓和指導,對于遇到的新問題都能得到很好地解決,也避免了一些病蟲害的影響。”榆盤鎮河程村村級股份合作社負責人管雙福告訴記者,在得到馬鈴薯種子補貼的同時,還學到了種植技術,對于今后擴大種植面積越來越有信心。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今年,武山縣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堅持全縣“六抓六化六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思路,以馬鈴薯產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為抓手,以榆盤鎮為核心打造萬畝馬鈴薯示范區,建成榆盤、咀頭、高樓、樺林、鴛鴦5個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基地。進一步擴大馬鈴薯產業規模,提升產能,助農增收,持續推進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使其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性產業。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