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4月18日訊(記者 蒲愛民 彭雪 趙超 關正庚 張書楊 李波)近日,記者在武山縣大南河流域蔬菜標準化基地洛門鎮郭家莊村看到,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加緊施工建設蔬菜便民交易市場和蔬菜分揀中心,爭取趕在五一左右萵筍大量上市之際投入使用。

大南河是渭河主要支流之一,從武山縣沿安鄉南川村入境,在洛門鎮周莊村匯入渭河,流經沿安、楊河、龍臺、四門、洛門等鄉鎮,屬渭河一級支流,是全縣重要的設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生產基地。依托大南河流域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水質等條件,“春萵筍+秋蒜苗”的種植模式已經成為了當地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

郭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小東對記者介紹說:“我們村主要以蔬菜產業為主,一般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為了老年人賣菜的安全性,在這一塊建設了便民交易市場,這樣既規范整頓了秩序,也解決了村民不用遠行就可以和菜商進行交易的問題。”

去年召開的縣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了努力打造全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示范高地的目標。為了促進大南河流域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洛門鎮黨委、政府適時調整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計劃在郭莊村新建蔬菜便民交易市場和分揀中心,同時打通蓼陽到文家寺8.2公里的產業路。“今年以來,洛門鎮對大南河流域的產業路進行改造提升。這條路從蓼陽村到文家寺村,全程8.2公里,建成后以郭莊為中心,在郭莊建成占地8畝的產地銷售市場,帶動周邊9村近3萬多人的蔬菜種植銷售。”正在建設現場忙活的洛門鎮宣傳文化中心主任李永東說。
隨著便民交易市場和分揀中心、產業路的建成和基地基礎設施的陸續完善,大南河流域的蔬菜產業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提質增效,農民的錢包將更“鼓”,生活會更“紅”。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