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5月20日訊(記者 薛小瑞 蒲愛民 康彥清 關正庚 秦雙茂)走進初夏的武山縣四門初中,校園操場一派朝氣蓬勃。在“網紅”馬老師的指導下,七年級的同學們伴隨著跳動的音符,正在歡快的跳著校園韻律操,每一個動作都嫻熟到位,張弛有度,臉上洋溢著自信、陽光,詮釋著最富有活力的青春姿態。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爭相上演。這也是該校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韻律操展示,增強學生體質,推進“陽光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展示學生風采風貌的生動一面。

“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四門初中校長宋佳明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設了各類興趣小組,比如校園韻律操、剪紙、小合唱、校園籃球、足球等興趣小組,同時充分挖掘鄉土資源,將麥稈畫開發為我校的校本課程,每天大課間,校園的各個角落都是一個個勤學、好學、樂學的身影。”

“笑聲中浮過,幾張舊模樣,留在夢田里,永遠不散場。”四門初中音樂老師晉國柱、任棋育正在指揮這支新組建的合唱隊演唱《這世界有那么多人》,孩子們眼神純真、聲音純凈,優美的歌聲回蕩在教室。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宋佳明認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管理的起點和歸宿都是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因材施教、全面發展、注重特長,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剪紙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線條的流暢性。”美術老師智艷麗耐心指導孩子們做剪紙。“我們學校每周舉行一次課外興趣活動,主要是以書法、繪畫、剪紙、麥稈畫為主,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讓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從而促進身心發展教育。”

四門初中堅持把文藝教育、體育教育、德育教育、勵志教育等作為特色教育來抓,順應學生成長規律,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確保學生按照自身天性健康發展,為學生搭建成長的平臺和舞臺,為學生成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希望廣大少年兒童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學校廣大師生牢記習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正在奮力開創教育教學工作新局面。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