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5月26日訊(記者 郭永強 楊彥春 趙超 董世雄 康正東)5月24日,陽光明媚,海拔1900米的武山縣山丹鎮明山村的一個院落內,由駐村幫扶隊員、村干部、群眾組成的養蜂團隊正在打蜜。

“這五箱打下來至少20斤蜜。”隨著蜂蜜裝瓶密封好貼上商標,在蜜蜂“嗡嗡嗡”聲的喝彩下,明山村今年的“甜蜜”事業大功告成。
引來“致富”蜂,釀下“振興”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有致富產業,明山村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瞄準了發展養蜂產業。這一切,要從去年5月份的一次反省會說起。

2021年5月,在全鎮村集體經濟座談交流會上,有275戶1195人的明山村位列全鎮末尾。為了脫掉“后進帽”,包抓領導、村委班子、武山縣地震局駐明山村幫扶工作隊、村民代表連夜召開會議,商量出路。
“我們集思廣益,找一個既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又能帶動群眾增收的產業。”山丹鎮副鎮長薛濤提出了會議的主題。
“作為幫扶單位,我們地震局資源有限,在這方面的確做得不好。大家說想法,有需要協調解決的我們上報單位,尋求幫助。”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張芳明檢討并表態。

“咱們村海拔高,除了種小麥、大豆等農作物,其他作物都扎不了根。”村黨支部書記張元平說出了發展困境。
“我看到幫扶工作隊群里有人發他們的蜜蜂養殖情況,咱們村四周是林,春天開始就花開不斷,不知道適合不適合養蜂。”駐村幫扶隊員史亞祥提出了一個發展思路。
“這個行,咱們可以試驗。”養蜂想法得到大家的呼應。
“村上還沒有養蜂先例,要是失敗了對村民來說是一筆損失,強扭的瓜不甜啊!”副鎮長薛濤有自己的顧慮。

“我上學的時候輔修過一門養蜂課,也一直想親自試驗一下。要不我先試驗幾箱,有效益了不愁村民自己找上門。”史亞祥說。
“不錯不錯,我也試著養兩箱,有收成了先自己嘗嘗甜,沒收成了損失也不大。”張元平說。
……
最終,村干部、駐村幫扶隊員每人購置了2箱,史亞祥購置了14箱,28箱蜜蜂“安家”明山村。

考察學習、看視頻書籍研究,2021年中秋節,蜂蜜收獲,有了集體經濟收入。第一口嘗到自己釀的蜜,“大家真的是甜到心里了”。
看到養蜂效益好,今年開春,就有村民找上門。00后小伙子張維兵因疫情不能外出打工,加入到養蜂隊伍,他跟著養蜂團隊購置了6箱蜜蜂。最終,今年全村的養蜂規模達到130箱。

“明山中蜂養殖在全鎮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也突破了單一產業的發展模式。”副鎮長薛濤表示,明山村集思廣益議出了一條產業增收之路,這樣的“甜蜜”事業值得在其他村推廣。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