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寄柔情玉芷蘭。白云舒卷向藍天。渭川春色勝桃源。
紅紫鋪陳羅夢里,清輝點染入瑯玕,傾懷筆墨此心丹。
這首悠揚清爽的《浣溪沙》,是武山文藝界人士參觀渭川盆藝展銷會暨十有主題展后有感而題。

最近幾天,武山縣作協、書協、美協、攝協等八個協會,分別組織廣大會員前往渭川盆藝展銷會的各個展館,近距離感受武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光輝前景。
本次共展出松柏類、雜木類、花木類、奇石根藝類等39個品種1200多盆精品盆景,參展作品風格多樣,各具特色,將對促進渭川盆藝產業創特色、樹品牌和產業增效、群眾增收發揮重要作用。青年詩人王銀文在參觀后,熱情地吟唱:“良木落在盆中/一定要先落在新一中/這是冥冥之中的相遇/在嘆為觀止的語言間/一定要知道/成長在溫暖的春風……”
近年來,全縣發展盆藝制作、養護、銷售公司、合作社45家,從業人員達到7000人,初步形成了生產有基地、銷售有市場的發展格局,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青年詩人李慧麗在參觀后,以激情的筆墨題《渭川盆景》:“參差形影身癯瘦,苔暖盤根尺寸開。五岳千尋何處是,扶疏攢翠小松栽。”
文藝界人士對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渭川盆藝展銷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表示,要以藝術的表達方式,大力歌頌和弘揚渭川盆藝展銷會,更多地了解全縣的發展變化和群眾真實的幸福生活,創作一批承載中國夢想、激勵人們克難奮進的文學作品。要以清爽的文藝新風,熱情表達武山人民的火熱激情,鼓舞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

連日來,天水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武山縣攝影協會主席周亞峰組織廣大攝影家,深入到渭川盆藝展銷會暨十有主題展的各個展館拍攝采訪,他們說:這次展出給予我們的是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們要更多地把手中的鏡頭對準最基層,聚焦于奮戰在產業第一線的廣大科技人員和勤勞的鄉親們,用光影藝術展示武山人民勇于創業的精神面貌。
中書協會員、天水市書協副主席、武山縣書協主席趙春圃在十有主題書法展的序言中寫道,“武山,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絲綢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經之地,亦是中西經濟文化匯合的要塞。武山,物產豐富,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他說,通過這幾天的參觀,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全縣人民堅持不懈地發展產業的成效和精神。在今后的藝術創作中,我們要更加關注致富產業,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要以書畫藝術的獨特語言,詮釋我縣各項產業提升發展的精神內涵。
女詩人康敏欣然寫了一首《武山盆景之美》:采山間一縷陽光/獨特的視角盤虬生長/讓很多順其自然的林木/多了春天的讀本/一雙雙藝人的巧手/把樹木的靈氣再一次煥發/原來所有的美/都是為了那個更美的未來……(圖\武山縣攝影家協會會員 雷勝)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