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多發頻發的態勢,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重要指示和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打出了一套“穩崗就業”組合拳,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保障群眾穩定就業增收。

一是精準排摸全面掌握務工需求。針對疫情影響下群眾獲取就業信息渠道不暢的實際,堅持線上線下發力抓實抓細基礎工作。縣勞務輸轉服務中心會同15個鄉鎮勞務工作站、34家勞務輸轉機構和181名勞務經紀人,采取“網格劃片、分片包干”的方式,以鎮、村(社區)為單位,對返鄉回流務工人員、富余勞動力,特別是“三類戶”勞動力是否就業及就業意向等逐一進行摸排,并建立了臺賬清單,全面摸清底數,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信息準。截至目前,累計排摸登記外出返鄉回鄉人員782人,成功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20多場次,制定印發《武山縣2022年勞務輸轉招聘用工匯編手冊》3萬余冊,先后發布網絡招聘信息80余期,有效保障了群眾務工就業需求。

二是精準對接千方百計穩崗拓崗。針對疫情影響下穩崗壓力大、就業形勢緊的難題,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繼續與“長三角”“京津冀”、山東、福建、內蒙、新疆等21個省市人社勞務部門、大中型用工企業和在建項目工程工地開展對接協作,鞏固與山東煙臺三嘉粉絲集團、廣東惠州TCL集團、江蘇常州比亞迪集團、天津拓達車輛配件公司等69家高薪優質企業長期穩定用工合作關系,爭取到崗位5.33萬個,積極承辦省內東西勞務協作天水·嘉峪關專場招聘分會,推送就業崗位1.53萬個,達成意向務工456人。強化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穩定保持公益性崗位3543個,優先安排大齡、殘疾和零就業家庭成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和脫貧群眾就業。23家就業幫扶車間(鄉村振興工廠),就近吸納就業824人。主動對接各建筑施工、商貿餐飲等企業單位,鼓勵引導優先使用本地群眾,1200多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三是精準培訓著力提升能力素質。立足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省內外勞務市場需求和企業用工情況,在全面考察對接、掌握企業用工需求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實用技術培訓菜單,按照“因人施訓、因崗定訓”原則,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全面開展家政服務員、育嬰員、包裝工、電工、電焊工、電氣設備安裝工、建筑工、汽車維修工、鏟運機操作工、叉車司機、汽車駕駛員等“嵌入式”定向定崗輸轉就業一體化培訓,考核合格學員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并簽訂就業協議。截至目前,共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797人、勞務品牌培訓850人,成功打造了省級勞務品牌“寧遠建筑工”“鴛鴦玉雕師”,市級勞務品牌“鴛鴦電焊手”及“寧遠保安”“線娘拾花工”等一批地域特色勞務優勢品牌,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四是精準服務全力保障返崗就業。始終把確保外出務工群眾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針對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優化細化服務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外出務工人員有序輸轉、安全返崗復工。先后與69家外地優質高薪企業達成“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轉協議,為返鄉回流務工人員、城鄉富余勞動力快速有序安全外出務工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采取“一企(一地)一案、一車一策”的方式包專車、專列、專廂184輛次,分56批次“點對點、一站式”輸轉外出務工人員8322人,其中縣上大規模集中輸轉11批次2324人,各鄉鎮集中輸轉17批次2455人,各勞務中介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勞務經紀人集中輸轉28批次3543人,實現了務工群眾“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的直達輸送就業服務。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