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6月7日訊(記者 韋佳 郭永強 李竹青)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武山縣大力實施產業培優培強工程,按照“六抓六化六促進”思路,發展壯大多元化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增亮鄉村振興的底色。

端午前夕,海拔1900米的武山縣山丹鎮明山村的一個院落內,由駐村幫扶隊員、村干部、群眾組成的養蜂團隊正在打蜜。隨著蜂蜜裝瓶密封好貼上商標,在蜜蜂“嗡嗡嗡”聲的喝彩下,明山村今年的“甜蜜”事業大功告成。

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有致富產業,明山村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瞄準了發展養蜂產業。“我們目前養了80多箱蜜蜂,主要目的就是強村富民,帶動明山村群眾增加收入,提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能力。”明山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張芳明說。

在武山縣城關鎮韓川村川鑫香果蔬專業合作社里的櫻桃采摘園中,一人多高的櫻桃樹迎風搖曳;樹枝間,白色的套袋將櫻桃包裹的嚴實;撕開套袋,黑紅的櫻桃像寶石一樣紅潤通透;咬上一口,果肉香甜,沁入心田。櫻桃樹下,一群威武的大紅公雞在踱方步。負責人張帆介紹,自己種了9畝的櫻桃,在櫻桃園中養了800多只公雞,櫻桃樹下的公雞可以吃蟲子和雜草,雞糞收集起來可以作為櫻桃樹的肥料。“櫻桃+公雞”種養殖套餐合理運用了空間,也增加了收入。

在溫泉鎮李子溝村,村民在持續擴大小蕎麥種植面積上做文章。去年,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李子溝村利用撂荒地種植了30畝蕎麥,收益比較好,銷路也比較穩定。“今年經過鎮上的鼓勵,村支部研究決定由去年的30畝擴大到今年的80多畝,帶動村民種植20多畝,把村民也納入到我們的合作社里面。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到6萬元以上。”通過種植小蕎麥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溫泉鎮李子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孫明信心滿滿。

目前,武山縣“蔬菜主導、多業并舉”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油料、中藥材、果品、飼草、花椒五大優勢產業已成長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火車頭”,水果玉米、肉牛、盆藝、櫻桃、中華蜂、冷水魚等產業方興未艾,“遍地開花”的多元化產業讓鄉村振興“欣欣向榮”。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