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海拔2500米的武山縣高樓鎮青羊山春小麥連片種植示范區,迎來了小麥收獲季。聯合收割機在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里來回馳騁,200畝春小麥陸續開鐮收割。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金色的麥浪被卷入機械中,切碎的秸稈從收割機尾部攪碎排出,金黃的小麥一顆顆被收入“囊”中,現場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示范區種植戶包付寬介紹,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在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指導下,他采取了先割曬、后拾禾的方式開展收割,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籽粒的成熟度。根據當前收割進度,刨去水分、麥皮和雜質,每畝產量可以達到500—800斤。

而在一年前,這里還是灌木叢生、冰草野長的荒草場。荒草場變成大糧倉,這得益于中央和省市縣保主糧要求和撂荒地整治政策扶持。年初,按照全縣農業生產“六抓六化六促進”思路,鎮黨委和鎮政府緊緊圍繞保糧食安全這條主線,以產業點建設和撂荒地整治為抓手,指導各村不留死角整治剩余撂荒土地、連片流轉建設集中產業點。同時,鼓勵獨嶺村先行先試,在青羊山撂荒整治區試種春小麥200畝,并爭取到政策扶持。至此第一茬春小麥喜獲豐收,標志著高樓鎮在轉變產業結構、保證糧食安全進程中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今年豐收了,這就說明春小麥在青羊山完全能種成,更能種好,這全靠了黨的好政策!明年我還要擴大種植面積,并帶動村里的人一同種植,把面積擴大到4、5百畝,給青羊山戴個春小麥的‘金帽子’!”包付寬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春小麥適宜于海拔高、氣候寒冷的區域種植,每年三四月份播種,八月即可收割。其抗旱能力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面筋含量高,市場收購價格高于冬小麥,是高海拔地區高效利用土地的優選作物。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