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8月10日訊(記者 張燕燕 杜鵑 蘭紅紅 董世雄 實習生 葉千予)自6月份以來,武山縣降雨量持續偏少,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面對干旱,武山縣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力爭最大限度減少旱災損失。
武山縣及時制定《武山縣抗旱應急預案》,縣委、縣政府積極安排部署,縣防汛抗旱部門和各鄉鎮迅速響應,多措并舉,著力保障人畜飲水和農業抗旱工作。



8月10日,縣水務局舉行抗旱設備配送儀式,將113臺(套)噴灌機發放給15個鄉鎮,確保應急抗旱工作順利進行。在備足抗旱設備的同時,水務部門提前分析研判,以全縣“一愛一為”志愿服務為契機,大力開展灌溉渠道清淤行動,確保渭河流域萬畝灌區暢通,保證農田的基本灌溉。


“今年旱情嚴重,縣政府和水務局積極采取措施,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一個月內將渠道清淤工作完成,幾千畝的玉米也得到了良好的灌溉。”村民鄧添福介紹,前兩年,擁有百年歷史的城關鎮東順渠由于陳年淤泥、垃圾導致渠道斷流斷水,經過清淤,渠道重新恢復功能,渠內流水潺潺,滿足了沿線灌溉需求。


縣水務局水管站站長馬曉峰介紹:“針對嚴重旱情,縣水務局成立了31個班組對東順渠和北順渠進行了全面清理疏通,經過20多個晝夜連續奮戰,于7月1日正式通水。其中,北順渠維修改造項目新建輸水管道337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80座。”


由于持續的高溫干旱,在龍臺鎮董莊村,栽種的行道樹和種植的萬壽菊、大蕎、小蕎等農作物也受到了影響。對此,龍臺鎮高度重視,緊急組織全鎮干部抗旱保生產。“村上動用了兩臺抽水機、兩臺發電機、三個抽水泵進行抗旱作業。”龍臺鎮董莊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陳曉軍說,“我們加強宣傳動員,引導群眾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千方百計擴大灌溉面積,全力保苗、保糧,將旱情影響降到最低。”

“龍臺鎮成立了專人專班,對全鎮種植的玉米、馬鈴薯、萬壽菊進行詳細摸底,對旱情造成的損失逐村逐戶進行核實,積極向應急管理局上報。針對當前旱情,各村通過抽水灌溉、噴施葉面肥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生產自救。”龍臺鎮武裝部長蘭亮說。

目前,根據分析研判旱情形勢,武山縣及時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加大設備投入,強化技術指導,推進科學抗旱,動員一切力量和資源,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實的作風,打一場抗大旱、保民生、保生產的攻堅戰。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