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8月17日訊(記者 郭永強 康正東 趙超 管秋勇 頡宏斌 蒲愛民)末伏,陽光依然熱烈。海拔1847米,武山縣高樓鎮馬跛四灣灣山上855畝花椒種植基地,顆粒飽滿的花椒“紅了臉”,花椒工正把他們從尖刺中“請下來”,送上另一段“生命之旅”,滿籃子的花椒聚在一起,讓麻香味更濃,一首忙碌的豐收“椒”響曲在高山之巔熱鬧奏響。

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近年來,如何讓山區群眾在鄉村振興路上跑得更快,武山縣果業等部門把目光瞄向了適宜高山半干旱環境的花椒種植,尤其是在一些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下,花椒樹扎根高山頭,椒農日子更“紅火”。

在高樓鎮馬跛村,武山縣椒香香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800多畝,率先“上陣”,培育花椒“搖錢樹”。經過三個春夏秋冬,今年花椒迎來大豐收。“從8月10號開始采摘,共請了當地工人50余人,預計采摘時間達到15天左右。”被曬得焦紅的合作社負責人童臻告訴記者,2021年,合作社花椒銷售額達50多萬,今年花椒長勢更好,按照當前采摘量預計有一萬五千斤花椒,價格按照凈貨每斤60元來算,銷售額將近百萬。

花椒成熟采摘,對椒農童臻來說是個豐收的日子,對附近村民來說也是個豐收的日子。農閑時節的群眾打起了花椒采摘工,手快的一天摘五六十斤,收入150元左右,就連放假中的學生也賺起外快,一天掙個百把元。“一天沒事做,上來摘五六十斤,也是一個小收入。”附近子年村群眾雷粉換把自己包裹得嚴實,火紅的太陽阻擋不了她熟練又飛快的手速。

目前,武山花椒種植面積達到13212畝,年產值達5820萬元,尤其在高樓、鴛鴦、四門等鄉鎮的山區,花椒樹已成為種植戶的“搖錢樹”,花椒種植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加油站”。武山縣果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要繼續在高海拔地區推廣種植花椒,對椒農加強技術培訓,讓高山頭的“椒”響曲奏得更歡快。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