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武山縣“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基層文藝骨干理論創作培訓班”正式開班。縣政府副縣長李峰出席儀式并致辭,縣政協副主席孟立瑞主持儀式,省上專家學者、縣文旅局、縣文聯負責人,縣各文藝家協會、縣劇團、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參加儀式。
儀式上,省文聯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劉云鵬老師就此次文藝培訓班的目的和意義作了全面闡述,對文藝工作提出了明確的希望和要求。他希望武山縣文藝工作者能夠充分發揮文藝創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升文藝創研水平,不斷推動武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壯大。
李峰在致辭中指出,武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祈福文化、石窟文化等十種文化,成就了武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畫之鄉”“隴上玉器之鄉”的美名。近年來,武山縣依托“十有”特色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渭川文化挖掘整理行動,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活動,設立了眾多文化基地,“十有武山·祈福圣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本次培訓為期2天,主要采取理論講座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當天上午的培訓班上,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穎就對戲曲發展現狀的若干思考作了輔導。在接下來的培訓中,甘肅演藝集團、西北師大、甘肅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甘肅省歌劇院及省文聯專家學者還將對激活傳統,融入時代——藝術家以樸素的心理傳承技藝,中國畫的“類”與“型”,甘肅書法歷史資源對當代書法創研的影響及啟示,中國畫的空間推進等內容進行培訓。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