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2022年武山縣基層黨建工作綜述之三
【編者按】今年以來,武山縣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關鍵,以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工程為抓手,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持續在完善組織體系、筑牢戰斗堡壘、強化隊伍建設、實現共治共享等方面下功夫、求實效,奮力開創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局面。


健全基層治理“體系網”。始終把黨建引領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各領域全過程,健全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使黨的建設融入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加強組織領導。堅決扛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政治責任,健全完善基層治理的組織領導體系,形成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謀劃抓推動,組織、政法、民政等相關部門相互配合、統籌協調,鄉村兩級推動落實的責任體系。嚴格落實縣鄉領導包鄉鎮促村工作機制,31名縣級領導示范包抓基層治理重點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135個,帶動147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全覆蓋包抓,推動基層治理問題解決。延長組織鏈條。為了規范網格設置,延伸基層治理鏈條,在農村建立“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聯系戶”村黨組織體系,設立治理網格1206個,確定黨員聯系戶4038個,推動大事網內聯動、小事網格解決。在社區開展網格優化行動,堅持把黨建、綜治、應急、民政等納入網格管理,建立網格黨組織85個、小區黨支部107個,實現了網格設置更加精細科學,服務群眾更加充分有效。強化督促考核。堅持把基層治理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和鄉鎮部門實績考核,制定出臺“五評十星、雙向量化”考核辦法,采取專項督查、季度調度、年終考核等方式強化督導,以嚴的導向倒逼責任落實。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把基層治理成效與報酬發放、評先選優、表彰獎勵、提拔使用等相掛鉤,形成重基層、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導向,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


建強基層治理“主心骨”。堅持把建設堪當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關鍵抓手,著力選優育強基層治理“生力軍”。選優鄉村班子。持續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今年提拔使用基層一線實績突出的干部29名,多渠道儲備基層治理能力突出的年輕干部89名。實施村級帶頭人培優工程,建立任前備案、資格聯審、定期評估、動態調整、考核評價等5項機制。實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行動,探索推行“導師幫帶制”,通過學歷提升、崗位練兵、教育培訓等舉措,提升鄉村干部治理的能力。發揮黨員作用。深化黨員分類管理,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劃分黨員“責任田”、組建黨員“先鋒隊”等方式,搭建黨員作用發揮平臺,引導黨員在基層治理中走在前、做表率。實施社區黨員分類管理,建立“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組建理論宣傳、服務代辦、矛盾調處、慈善公益等8支服務團隊。加強人才支撐。堅持把基層治理能力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建立鄉村人才聯系服務機制,縣鄉領導聯系服務各領域人才700多人。深化東西部協作干部人才交流,堅持向重點村選派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對68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進行有序輪換。深入開展“百名專技人才下基層促鄉村振興”活動,選派各領域人才下沉一線開展服務。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培育鄉土人才、治理能人等基層治理人才3800多人。


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切實筑牢引領基層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建強服務陣地。深入實施村(社)黨群服務中心規范提升行動,從基層黨建經費中列支專項資金300多萬元,對年久失修、功能不全的58個村陣地進行改造提升。扎實開展村(社)陣地標識標牌清理規范,在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7個,村(社)綜合服務功能得到明顯提升。拓展服務功能。規范執行鄉鎮賦權擴能減負5個辦法,推動權力向基層下放、服務向基層延伸。嚴格落實服務代辦、外出告示、便民服務事項公開公示等制度,為群眾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健全完善“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開發智慧渭川管理系統,打造“掌上云服務”,提供線上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等,不斷提高為民服務效率。夯實服務基礎。堅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夯實基層基礎的關鍵,納入縣域經濟發展整體布局,以鄉村振興重點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和集體經濟項目村為重點,探索推行抱團發展、多元融合等“八種模式”,落實核查評估、獎懲考核等“五項機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217.03萬元、村均9.35萬元,5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全覆蓋,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不斷提升。


共繪基層治理“同心圓”。堅持以自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以德治為支撐,打造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提升治理水平。堅持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制度,推行“主題黨日+黨群議事+志愿服務”“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完善村級議事決策、民主協商、社會參與機制,規范黨務、村務、財務公開事項清單,定期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推動各類組織規范行為、反映訴求、提供服務。注重鄉風文明。建立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陣地,深化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好公婆”“好媳婦”等創建評選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緊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活動,打造“一愛一為”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將志愿服務融入道德建設、文明創建、疫情防控等工作,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主體意識。突出平安建設。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和掃黑除惡斗爭,持續打擊“村霸”,防范黑惡勢力、家族宗族勢力等侵蝕基層政權。深入推進抓黨建促宗教治理,加大對非法宗教活動打擊力度,防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預公共事務。加強法律宣講、法律援助、司法調處,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暢通訴求渠道,推進公平公正。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踏上新的征程,我們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基層治理,讓黨旗始終在基層治理一線高高飄揚!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