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鴛鴦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在落實落細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同時,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統籌推進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重點工作,做到了疫情防控不松懈、項目建設不停歇、工作謀劃不停步。

抓實疫情防控“出實招”。進一步壓實“五方責任”,組織鎮村干部詳細摸清了返鄉人員底數,建立了動態管理臺賬,并充分發揮網格員隊伍作用,對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和居家隔離人員,采取“五包一”模式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嚴防輸入風險,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對通過天定高速鴛鴦出口、G310國道、鴛鴦火車站返回人員全部落實“一掃三查”措施,切實把好疫情“輸入關”。強化宣傳引導,各村利用廣播、微信群等平臺,及時發布科學防疫知識,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主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了全鎮疫情防控形勢平穩。

加快項目建設“強調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搶抓項目建設的有效時間,倒排工期,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連日來,費山村人居環境整治、鴛鴦村集中連片種植基地產業路建設、頡門村鄉村建設示范村建設等項目加快推進,實現了疫情防控與項目建設“兩手抓、兩不誤”,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優化產業布局“早謀劃”。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將農業產業布局調整優化作為全鎮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全縣“一線六圈”城鄉振興計劃,依托鴛鴦鎮農業產業優勢,積極謀劃全鎮重點產業。優化農業產業布局,通過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實地調研、現場論證等方式,調整“南果、川菜、西北藥”農業產業發展布局,計劃2023年建設千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優質中藥材種植基地、玉米套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基地、飼草玉米種植基地,推動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打造紅色鴛鴦小鎮,提出了“一核”(紅軍長征主題公園)、“兩線”(紅一、紅四方面軍長征路)、“七節點”(費家山紅軍長征教育基地、費家山紅軍堡、中國工農紅軍天水武山紅軍小學、紅一方面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碑、紅軍強渡渭河渡口遺址、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丁門村紅軍長征宿營地)紅色文化發展思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完善基礎設施,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建設新型建材發展圈,積極服務保障縣上重大項目實施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新型建設類項目,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