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城關鎮君山村。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群眾參與,融合鄉村特色、村莊文化、產業特點等要素,依托省級示范村建設,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立足花卉盆藝產業,深入挖掘觀光旅游潛能,全面打造了生產美、生態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新君山。

武山縣四門鎮南坪村。“村風文明,民風淳樸”是南坪村最真實的寫照,作為首批國家旅游鄉村,按照“生態養殖+新型產業+鄉村旅游”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發展冷水魚養殖基地20余畝,漁家樂4家,打造出了有特色、有產業、有內涵的美麗鄉村。

武山縣山丹鎮周莊村。依托產業發展和村莊治理,動員群眾依托“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開渠修路、整治環境,設置蔬果產業發展示范崗、評選黨員示范棚、培育特色產業、栽植綠化樹木、開展便民服務,打造出了產業興旺、村莊整潔的美麗新村。

武山縣龍臺鎮董莊村。堅持以冷水魚養殖為基、特色農業為魂、鄉村旅游為形,生態環境優美、水質資源豐富、漁業養殖發達,走出了美麗鄉村的新路子,是夏天避暑納涼的好去處,被評為“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

武山縣咀頭鄉咀頭村。科學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美麗鄉村轉民風,生態旅游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成景觀步道、休閑涼亭、文化廣場,打造出了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武山縣灘歌鎮本深溝村。按照“村風文明、產業發展、環境優美”的總體目標,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充分利用村境內植被茂密、依山傍水、“天然氧吧”的優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武山縣樺林鎮包門村。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修建魚池、涼亭,綠化花園、美化村莊,種植中藥、野菜,走出了村美、魚鮮、菜香的新發展之路,從塑形到鑄魂一路而來,打造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包門模式。

武山縣榆盤鎮康溝村。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科學布局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合“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拆除整治塌房爛院,修建護坡護欄,倡導群眾打掃房前屋后,營造出了寧靜祥和、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

武山縣楊河鎮現頭村。緊緊圍繞全縣“一線六圈”城鄉振興計劃,充分結合村莊風貌和地域特色,建成了沿河步道、仿木狀護欄、清風休閑廳、鵝暖石八卦圖、按摩步道、青磚灰瓦墻、停車場,建設了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

武山縣沿安鄉李莊村。堅持規劃先行,積極謀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依托鄉村建設縣級示范村項目支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拓寬、綠化、美化,打造出了有規劃、有產業、有特色的美麗鄉村。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