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武山縣四門鎮緊盯年初亮目標承諾的目標,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突出鄉村振興重點,抓緊民生主線,強化干部作風,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鎮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

振興步伐穩健有力。脫貧成效更加穩固,新識別監測對象6戶37人,通過鼓勵、集中輸轉、銜接勞務公司招聘及自主外出7530人,穩定超過去年務工人數,對528人落實了務工補貼政策,對673戶落實了產業獎補政策。產業集聚更加突出,按照“以點帶面、連線成片、逐年推進”的原則,通過優化旱作農業“兩年三熟”即“糧、油、菜”輪作倒茬模式,著力提高耕地利用率,實現穩糧增收綜合效益。農業基礎更加厚實,突出“架豆、水稻、食醋、土蜂、三編、中藥材”特色產業,種植小麥種植面積11200畝,玉米12501畝,中藥材、烏龍頭、優質馬鈴薯、航椒等經濟作物7500畝;扎實推進撂荒地整治,種植糧飼共用玉米、架豆、大豆、小雜糧4000余畝,開通農機路3條12公里,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集體經濟更加雄厚,四門村食醋加工坊、咀兒村雜糧加工坊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型”;以蘭屲村5000噸祁連山水泥代銷點、硬灣村二級煤炭銷售點為代表的“商品經濟型”;以灣兒區域80畝水稻、草坪400畝大蕎、大蒿6村800箱中華蜂為代表的“農業生產型”;以三衙、錄坪等村流轉900畝土地出租為代表的“盤活資源型”。

基礎條件顯著改善。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實施各類項目24個,總投資1514萬元;常態化推進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持續開展“一愛一為”志愿服務活動;按照“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思路,栽植行道樹1.2萬株,栽植大麗花、百日草、萬壽菊等花卉8.4萬株,完成四門、西川、南坪、下灣等8村“五網”整治,實現了村莊“顏值”“氣質”雙提升。加大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基本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力度持續加大。推進鄉村建設,完成下灣、南坪、侯堡、上灣、堯兒等5村省市縣鄉村建設示范村建設,“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鄉村景區逐步形成,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推廣全域旅游,挖掘發展本土文化,擦亮龐德故里歷史文化名片,品味三國歷史文化,通過舉辦割稻大賽、插秧體驗等活動,進一步保護和利用了農業文化遺產。

改善民生讓群眾幸福感滿滿。大力發展公共事業,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成功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全域旅游四門鎮推介周、慶祝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開展群眾性鄉村文體活動180余場次,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深入開展“三留一困”關愛服務行動,扎實開展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活動,提升鎮區服務功能。健全完善民生保障,全年實施低保救助879戶2920人次,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379人次、特困供養補助131人次、孤兒生活補貼7人、事實無人撫養補貼8人,落實大額臨時救助十批次114戶87萬元、小額臨時救助三批次155戶13萬元。

2022年,四門鎮先后被評為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先進鄉鎮、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縣鄉村“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二等獎、2022年度上半年鄉鎮“五評十星、雙向量化”考核第一名、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先進集體。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