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物產豐富,美食眾多。對游客和回家的游子來說,通過品美食,可憶鄉愁,感受濃濃的年味。在此,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不可錯過的武山美食。

罐罐茶:罐罐茶是武山一帶農家古今相沿的一種獨特的品茗風俗習慣,因使用罐罐煮茶而得名。清晨起床,在通紅的爐子上煮一杯罐罐茶,一口下去,神清氣爽。

釀皮:釀皮是武山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武山各鄉鎮區的每條街巷都有賣釀皮子的小館、小攤,還有推車挑擔、串戶叫賣的。武山釀皮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將面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后在清水中揉搓,這樣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質和淀粉分離。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堿,調成面漿,舀入平底盤上籠蒸熟,涼冷后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質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隨碗搭配。一碗黃亮透明的釀皮子,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具有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釀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肴,可涼可熱,四季皆宜,深受大眾歡迎。

油圈圈:在武山縣城、洛門等集市的小吃攤位和街道上,隨處可見一種叫油圈圈的烤餅,這可是武山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油圈圈形似圓環,厚3厘米左右,外圈直徑15厘米左右,內圈直徑10厘米左右,表面有棱紋,像汽車輪胎上的輪齒似的。油圈圈底色淡黃,表面花紋的棱角呈橙紅色,黃紅交織,像盛開的花一樣,斷面為層層疊圈狀。吃在嘴里,香酥脆綿,不油膩,略帶一些咸味和麻味。

擔擔面:說起擔擔面,到過武山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對這種面食記憶猶新。面條光滑勁道,肉湯濃而不膩,素湯清淡可口,一勺油潑辣子、幾滴四門香醋,一撮小菜,紅綠相間,色香味俱全,一看就叫人直流口水。武山擔擔面,數洛門最集中。兩口砂鍋,一個盛肉湯,一個盛素湯,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驅寒保暖。一兩頂帳篷,三四條長板凳,擔擔面溫飽著每一位食客,擔擔面的香味也延續了很多年。

暖鍋:武山暖鍋是季節性美食,冬日里,大家都喜歡吃暖鍋,暖鍋極易吸收各種食物的養分。暖鍋通過上下部分葷素的完美搭配,既有紅燒肉、丸子、夾板肉、排骨這些肥膩的肉類,又有白菜、粉條、豆腐、青菜這類當季的時令材料,它們相互烹煮,形成了美妙的味蕾平衡。

漿水:漿水是武山人家家戶戶最普遍的一樣飲食了,其中的上品當數陽春三月里,用苦苣芽做成的苦苣漿水。漿水的過程一般說“投”或者“挿”。漿水的食用,在人們的飲食生活中打開了一扇門。在這種最古老的生物工程之后,漿水清湯、漿水拌湯、漿水面、漿水面魚、漿水攪團應運而生,漿水蘿卜、酸菜炒肉、酸菜粉條、酸菜包子、漿水火鍋成了人們的家常菜。在這些本來色味清淡的面食或菜肴里,再調上紅色的辣椒,配上嫩綠的韭菜,樸素的生活也就在不經意間生動了起來。

韭菜包子:武山為中國韭菜之鄉,盛產韭菜,關于韭菜的美食有很多,韭菜包子就為其一。武山的韭菜包子一般搭配有雞蛋和肉末,新鮮,美味,營養豐富。

此外,武山還有甜醅、冷水魚、攪團、洋芋丸子、爛草帽油餅、洋芋擦擦、酸拌湯、馓飯、土豆餅等美食。食在武山,盡情享受舌尖上的家鄉美味吧。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