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面建設幸福美好新武山的磅礴力量
——2022年武山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理論武裝入腦入心、新聞宣傳濃墨重彩、文藝精品好戲連臺、新時代文明實踐扎實推進……
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全國、全省宣傳部長會議、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服務大局、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弘揚主旋律、堅守主陣地、凝聚正能量,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道德滋養和文化條件。

高擎思想之旗 理論武裝凝心鑄魂
“欲事立,須是心立。”
黨的二十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成果、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大會一閉幕,全縣上下就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下灣村,村容整潔、綠樹成蔭,既有村規民約,又有文化底蘊,家家戶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些變化是靠黨的惠民政策繪出來的。”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武山縣四門鎮下灣村村黨支部書記汪建花用身邊例子、結合村上當前各項重點工作,生動具體地講述黨的二十大精神。
這樣的火熱場景,正是全縣開展理論宣講的生動縮影。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緊盯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性質定位原則和內容形式要求,開展集中學習15次,專題研討4次,舉辦專題培訓班10場次,培訓干部2400多人次。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會”,健全周讀書、月分享、季研討、年總結四項機制,實施讀好書、強信念、鑄情懷、勇擔當、促發展五大工程,提升黨員干部理論素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實施理論孵化工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精心篩選100名思政課教師組建“名師宣講團”,聘任60余名武山籍在校優秀大學生擔任青年志愿宣講員,與青年講師團、紅領巾巡講團成員一道全面開展志愿宣講600多場次。從黨員干部、百佳模范、先進人物、鄉賢能人、“五老人員”、鄉土文藝愛好者及產業致富帶頭人、民營企業開拓人、回鄉創業成功人當中挖掘一批有特長的“百姓名嘴”,常態化開展系列宣講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壯大主流思想 擂響鼓點提振士氣
與全國、全省、全市一樣,新時代十年是武山發展質量最好的十年,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
一年來,武山縣緊扣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壯大正面主流輿論陣地,用一條條精彩報道、一道道新聞大餐,以武山聲音壯大天水聲音,把武山故事升華為中國故事,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
——重大主題宣傳濃墨重彩。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設了《喜迎二十大 展現新作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這10年》《領航中國》等專題專欄,組織策劃經濟社會發展、渭川文化挖掘整理、項目建設等主題采訪活動320余場次,營造了濃厚氛圍,凝聚了思想共識。精心打造縣人民廣場武山“十有”宣傳走廊,啟動武山“十有”年度攝影活動,開展集中攝影活動12場次,拍攝高清圖集500余幅,進一步提升了“渭川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對外宣傳擦亮武山名片。完善重點聯絡、備稿供稿機制和外宣稿件月通報制度,打通了與央媒客戶端的直傳端口,設立“武山縣渭川新聞獎”。在中央和省市級媒體上推稿件1344余篇,央視財經、央視新聞分別對我縣農特產品、民俗文化進行了網絡直播;《大美武山藏“十有”,祈福圣地展新姿》《甘肅天水武山:當地油菜花“邂逅”雪花時》等17條稿件被海外媒體轉發,累計瀏覽量達600多萬次,武山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有力。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重要節點,廣大新聞工作者聞令而動、傾力而為,以筆為“戰刀”、以紙作“戰旗”,大力宣傳防控方針和工作舉措,普及防疫科學知識,生動講述抗疫感人故事,引導群眾不斷提升科學精準防控水平。
——網絡綜合治理積極有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輿論引導體系,不斷加強網評員隊伍建設,持續開展“清朗”等系列專項行動,集中開展規范商業網站傳播秩序等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開展執法檢查18場次,對縣內5萬人以上網絡主播進行了約談,有效凈化了網絡生態。

深化文明創建 時代新風浸潤民心
榜樣是時代的最美使者,是社會的精神坐標。
一部講述了武山縣已故老黨員裴建新參軍入伍親歷解放大西北及西北邊疆建設,晚年致力于家鄉的教育事業,在近20年的時間里,捐資助學近70萬元的光輝一生的微電影《初心》一上映,溫暖了古城天水,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
一年來,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常態化開展“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廣泛開展“百佳模范”先進典型選樹,培育了一大批先進榜樣,凡人善舉不勝枚舉、道德典型示范引領、文明創建成果豐碩、榜樣力量有力彰顯。

注重探索創新。統籌整合“黨員活動室”“人大代表之家”“協商議事室”“綜治中心”“志愿者之家”“新型經濟創業集體”等陣地,通過“1+6”的共建模式搭建村民(居民)議事活動平臺,積極探索1個平臺、六類資源、六方會談、八步議事的“1668”工作模式,做到常規事項“一月一議”定期議,急辦事項“一事一議”隨時議。
注重品牌效應。以音頻的方式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惠民政策、文明新風、防疫知識、行為規范、先進典型等通過“小播報”送到群眾身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大政策”,讓廣大基層群眾近距離了解黨和國家政策。目前,已創編推送152期,通過鄉村“小喇叭”、城區廣播、新武山APP等播放約23萬余次。
注重服務群眾。全面啟動全域文明實踐“幸福快車”志愿服務項目,精心舉辦“弘揚雷鋒精神·聚力文明實踐·共享美好生活”武山縣“一愛一為”3·5學雷鋒主題志愿服務活動,5.24萬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12項活動8000多場(次)。在全縣選聘80名志愿者組建講解員志愿服務隊和禮儀志愿服務隊,全面提升志愿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注重典型評選。連續開展兩屆“百佳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評選表彰“十佳志愿服務組織”等30類300個(人),鄉鎮、村評選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4200多名。推薦省、市級道德模范候選對象8名,天水好人候選人15名,其中入選市級道德模范1名、提名獎2名,天水好人7名。
注重培樹新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400多個,簽訂承諾書2.4萬份,備案登記5.8萬次。持續推進誠信宣傳,設計懸掛誠信主題公益廣告260多面,刊播誠信主題公益廣告800多次,積極推動全社會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

厚植文化沃土 渭川文化凝聚共識
2022年1月4日,《武山“十有”美名揚》形象宣傳片亮相全網,一經發布點擊量突破 10 萬人次;
4月12日,寧遠古堡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啟動實施,開發古堡探秘+鄉村旅游;
6月23日,首屆全域旅游推介周在龍臺鎮馬年村啟動,通過“推”“游”“展”“演”等方式,全面展示武山特色文化資源和特色產品;
……
一年來,武山縣堅定不移增強文化自信,立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文化旅游事業健康發展,努力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聚焦渭川文化挖掘。成立渭川文化挖掘整理行動專班,全面完成《山雄》《水秀》《泉湯》《洞天》《菜香》《魚鮮》《文脈》《武魂》《玉潤》《人杰》10 輯渭川文化系列叢書征編和評審工作。發表《從石嶺下彩陶探究中華龍鳳文化》《從傅家門種谷臺遺址探究中華祈福文化之源》《武山老君山與老君西行考》等學術論文十余篇。啟動“武山十景”總結提煉工作,挖掘整理武山“十景”和鄉鎮“八景”155個。

聚焦文旅項目建設。精心編制《武山縣紅色文化產業園總體規劃》《武山縣寧遠古堡文化產業園總體規劃》等規劃,先后實施了水簾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二期工程,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二期工程和龍臺鎮馬年村鄉村旅游設施等重點項目;完成武山縣渭河文化產業園等9個項目入庫工作,大力培育鴛鴦玉器、渭河奇石、高樓木雕、城關磚雕、渭川盆藝、寧遠書畫、四門貢醋、漿水酸菜、武山冷水魚、高山小雜糧等“十個產品”。
聚焦文化繁榮發展。依托線上線下平臺,先后舉辦了2022第十屆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節活動、“情系寧遠·造福桑梓”裴慎、裴正學書畫作品展,丹青繪十有·壯志啟藍圖——專題展采風寫生活動、“啟航新武山·奮進新征程 ”武山縣2022年云上春晚、武山縣2022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非遺展演等系列活動。實施記錄工程,精心拍攝制作了武山“十有”宣傳片和《初心》《東梁渠》《星耀隴原》等高質量紀錄片。

聚焦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一線三堡”文旅項目,打通禪殿寺、鐵籠山旅游道路,舉辦祈福游、油菜花海觀光、中秋詩會、渭川盆藝展、首屆武林大會等大型文旅活動;舉辦首屆全域旅游推介周活動8場次,開發紅色文化傳承游、石窟文化研學游、農耕文化體驗游等品牌項目,廣泛推介銷售文旅產品和土特產助農增收,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征途不已,奮斗不止。站在新的起點上,武山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戰略部署中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山凝聚強大的奮進力量。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