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以開展主題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一、抓鞏固促銜接,夯實發展“強基石”。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線,持之以恒抓發展、促振興,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更加便利。預計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保障政策精準落實。對新識別的71戶362名監測對象精準落實幫扶措施,71.22%的監測對象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落實教育、安全飲水、社會救助等各類資金2.26億元,啟動實施惠及1.9萬戶8.8萬人的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工程。基礎設施加快實施。成功創建省市縣級鄉村建設示范村34個,改造衛生戶廁4015戶,硬化自然村組道路11條22公里,改造抗震農房120戶,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85戶,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城鄉建設有序推進。東城區渭河人行橋、渭北東城區供水和供熱管網提升改造、城區至洛門供水管網建設等城建項目建成使用,4個棚戶區改造和33個房地產開發等項目加快推進,群眾生活環境更加宜居。


二、抓產業增后勁,提質增效“強筋骨”。聚焦“農業優先型”和“文旅賦能型”發展定位,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4億元,增長7.2%。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二期、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延鏈補鏈項目全面建成,新建鋼架大棚2610畝,新改擴建規模養殖場12個,發展中藥材4.8萬畝,改造提升老舊果園1052畝,新認證綠色食品A級產品3個。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全力推進縣工業集中區省級開發區認定,千之都服飾、興盛建材商砼站等項目建成投產,祁連山2×500萬噸新型骨料、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工業項目加快推進,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商貿文旅穩健復蘇。大力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新建產地市場11個,扎實開展住房、汽車等促消費活動,“一線六圈”“三堡九灣”全域旅游框架基本形成,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億元,增長8%。


三、抓項目穩投資,點燃經濟“強引擎”。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謀發展的“牛鼻子”,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41.8億元,推動形成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濃厚氛圍,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增長4.3%。大干快上建項目。引洮供水城區及洛門鎮區供水工程等36個續建項目陸續建成,渭川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等45個計劃新建項目加快建設,渭河城區段堤防維修加固、礦山恢復治理等87個預備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精準對接謀項目。謀劃上報了高速公路北側排洪渠治理、渭川養老院等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63個,總投資28億元。儲備了渭川花卉苗木基地、渭川體育綜合體等2023年第三批專項債券項目27個,總投資53.3億元。創新模式抓招商。駐長三角、珠三角招商引資聯絡工作站成立運行,外出招商30次,蘭洽會簽約項目11個,總投資45.5億元,引進落地招商引資項目7個,總投資11.9億元,新建及續建項目到位省外資金42.41億元,增長56.78%。(通訊員 張蕾)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