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山訊(記者 趙超 彭雪)“五角星加上太陽,黨在心中放光芒,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近日,在武山縣第三高級中學的一節課堂上,劉馥娟正在給高二級學生用民間剪紙講述著黨的故事。
劉馥娟是天津市寶坻區到武山縣第三高級中學支教的教師之一。2024年年初,寶坻區教育局招募到甘肅武山支教的教師,50歲的劉馥娟得知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報了名。
“我一直喜歡大西北,尤其是甘肅,不僅想來看看孩子的教育環境、教育方式,也想看一看西北的歷史文化。”劉馥娟分享了來支教的初衷,“想來甘肅支教,但一直沒有機會,得到消息后便毫不猶豫來了。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想在我支教的這段時間里,作為一名剪紙傳承人,通過自己的剪紙作品,記錄一些武山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把自己的學識引進來的同時把武山的美帶出去,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珍貴的記憶。”
劉馥娟從事美術教學26年,是高級美術教師,區級骨干教師,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組成員,也是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寶坻區劉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她曾獲得寶坻區五一勞動獎章、教學能手、師德先進個人、政治理論學習先進個人等榮譽,擅長剪紙創作與剪紙技能技巧指導等工作。作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剪紙傳承校負責人,多次獲得市學生剪紙作品優秀輔導教師獎。
“劉老師會通過講歷史故事、做剪紙手工等方式豐富我們的學識,上她的課堂也不會覺得枯燥,非常有趣。”武山三中高二十一班學生李勇說,同學們都覺得陳老師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大家都很喜歡她,也希望她能一直留下來。
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她帶著對剪紙藝術的熱愛與傳承的使命感,在做好學校安排的工作之余,結合自身剪紙的優勢,用民間剪紙給同學們講述著黨的故事,教育同學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學生們從最初的好奇觀望,到逐漸沉浸其中,他們將自己對家鄉的情感、對未來的憧憬融入剪紙作品。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藝術素養與動手能力,更在東西部文化的交融碰撞中,開闊了視野,收獲了自信。劉馥娟老師在這一過程中,也收獲著學生們的敬愛與成長帶來的欣慰。他們共同用剪紙編織著東西協作的美好畫卷,讓文化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期待著有一天能綻放出絢爛的藝術之花,結出豐碩的文化傳承之果。
山海相連、東西情深。因為東西部協作的契機,劉馥娟和武山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不舍,她用實際行動又架起了一座寶武兩地的連心橋,提升了東西部協作教育幫扶的新高度。
“教育,不以地域為界;有志,不以山海為遠。結對幫扶,援武支教是一場雙向奔赴,我們在互學共進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論我今后身在何方,我始終會心念武山。在接下來有限的支教時間里,我將繼續和武山三中的老師多分享、多交流、多學習。”劉馥娟說,無論多久,將一如既往關心關注武山的教育發展,關心關注武山孩子成長,用實際行動不斷書寫山海相連、寶武情深的暖心故事。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