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山縣堅持以大抓基層為鮮明導向,突出黨建引領,采取“四舉措”,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實現了基層黨建和基礎治理同頻共振、互融互促。
堅持高位推動,構建條塊協同機制。調整優化縣委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構建起縣委總攬全局、專項工作組牽頭負責、行業主管部門業務指導、鄉鎮黨委協調推進、村社組織具體實施的工作格局。建立組織部門和社會工作部門共同牽頭抓總,政法、民政等部門相互配合,鄉村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健全包鄉促村機制,178名縣鄉黨員領導干部包聯重難點村和13個社區,堅持每月走訪調研,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推動工作任務落實。
強化服務保障,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抓好基層治理關鍵隊伍,調整交流干部244名,調整優化村黨組織書記78名,儲備村干部后備力量1544名。推進黨組織活動陣地“迭代升級”,整合資金328萬元新建改擴建村社陣地52個,規范機關事業單位活動場所78處,建成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2個。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建產業聯盟、強村公司23個,打造了四門食醋等一批示范點,全縣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6億元,村均30.83萬元。
規范網格管理,織密綜合治理網絡。健全“鄉鎮黨委—村(社)黨組織—村(居)民小組—院落樓棟”網格化管理體系,優化社區網格90個、農村網格329個,實現黨建、治理、服務等“多網融合”。選優配強網格黨組織書記、黨小組組長并兼任網格長,配備專兼職網格員419名,常態化開展網格員巡查走訪制度,著力提升網格服務水平。
突出多元聯動,著力提升治理效能。完善“主題黨日+黨群議事+志愿服務”制度,推行“民事直說”“村情通報會”等,打造“一愛一為”“武山社工”等志愿服務品牌。開展村規民約示范村評選,洛門鎮郭臺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城關鎮君山村被評為省級村規民約示范村。健全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嚴格落實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三清單一協議”,2700多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參與結對共建,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扎實開展無物業小區清零行動,全縣“三無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居民小區成立業委會達93.58%、業主委員會黨組織覆蓋率達到80%。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聚焦源頭治理和信訪積案化解,按照“五化四到位”要求辦理信訪案件,依法嚴厲打擊纏(鬧)訪人員,做到“事心雙解”,全縣信訪形勢持續向好。以文化人凝聚共識,實施渭川文化挖掘整理行動,廣泛宣傳武山“十有”品牌,持續放大“百家模范”等先進典型效應,加大移風易俗力度,凝聚了全縣上下文化自信,社會風氣持續向上向好,新風正氣不斷充盈。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