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緬懷先烈、慎終追遠的文化內涵,也是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重要契機。清明節期間,武山縣高位統籌謀劃,創新工作舉措,強化服務保障,精心組織實施,緊密協作聯動,以“平安、文明、綠色、和諧”為目標,精心組織開展清明主題活動,積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慎終追遠、踏尋春意,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宣傳倡導扎實有力,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線上+線下”全渠道覆蓋宣傳引導,通過縣內主流媒體、村(社區)公告欄等平臺,發布文明祭掃倡議書、海報及清明節日文化解讀,及時錄制清明文明祭掃新時代文明播報,累計播放量突破10萬余次,充分利用村民微信群宣傳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方式,通過新風培育志愿服務隊發放宣傳單及現場面對面講解的方式,向村民傳遞文明祭祀新風尚。倡導村民用網上祭掃、家庭追思等綠色環保的方式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追思和緬懷,并提醒廣大群眾祭祖、外出踏青謹慎用火,文明祭祖,在人流量大的場所,張貼宣傳標語,最大限度宣傳文明、節儉、環保、安全的祭祀理念,讓“綠色清明、文明追思”的理念深入人心,外化于行。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傳統文化煥發活力。各鄉鎮、各部門以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等紅色資源,開展“清明祭英烈”、重走長征路等主題活動,引導黨員干部銘記先烈精神,牢記初心使命。舉辦“經典誦讀”“萬物清明?緬懷先賢”等主題活動,通過吟誦經典詩詞抒發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先烈先賢的緬懷和崇高敬意,在宣傳傳統節日的同時,將傳統節日文化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愛國主義意識和文化自信。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組織青少年向英烈敬獻鮮花、書寫寄語,通過手抄報比賽、紅色研學等方式,現場學習和聆聽紅色故事,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生動課堂,重溫革命先烈英勇事跡,從歷史、文學、民俗多維度解讀節日內涵,以“身邊課堂”營造“文化潤心”的良好氛圍。

文明新風浸潤城鄉,移風易俗成果豐碩。結合清明傳統習俗,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舉辦“清明話家風”活動,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等內容宣講活動,向廣大群眾解讀綠色文明祭掃,傳承先進文化,樹立文明社會新風,摒棄封建陋習的祭奠方式,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達祭拜逝者的哀思之情,通過多元形式倡導綠色低碳祭掃新風尚,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做文明祭掃的踐行者、引領者,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推動祭掃從“重形式”向“重內涵”轉變,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鄉風文明新風尚 “春風化雨”,悄然浸潤人心。

安全保障精準到位,平安清明成效顯著。各鄉鎮、相關部門精心組織,提前部署,全面動員,持續發力,積極構建“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全民參與”的保障體系,采取多項措施,保障平安清明,依托“網格化防火體系”,組建由黨員干部群眾共同組成的“清明防火”志愿服務隊伍,在重點路段、林區入口設立防火檢查站,對進山人員進行詳細登記組織村民簽訂承諾書,嚴格值班值守制度,加強森林防火監督管理工作,持續強化巡邏管控,推送森林火災警示案例等內容,針對祭祀用火、農事用火等行為,利用流動宣傳車循環播放防火禁燒政策,確保火種不上山、火源不入林,樹立綠色祭祀理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切實營造了清明節祭掃活動平安有序、文明祥和氛圍。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