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天,春光正盛,在武山縣2025年廟峪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試點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漿砌石護岸施工,挖機、鏟車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奮斗實干的建設氛圍持續刷新著工程“進度條”。
“該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新建魚鱗壩5座、漿砌石谷坊2座、漿砌石護岸3046米、溝道清淤1.13萬方,漿砌石防沖肋墻476米、生態步道1600米、仿生態圍欄1810米、綠化美化2900平方米等,總投資1046萬元;各種措施的配套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流域內水資源利用率、增強水土保持能力,維護了生態平衡。截至目前,該工程已完成30%的建設進度,預計8月底竣工。”武山縣水土保持站高級工程師魏向喜介紹說。據了解,2025年廟峪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試點項目依托生態高標準小流域建設,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法則,旨在加大項目區水源涵養的保護力度、復蘇流域內生態環境,積極重塑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廟峪溝“新貌”,持續助力省級森林公園老君山、龍臺油菜花海旅游基地發展。

2025年,武山縣水土保持站共謀劃實施水土保持項目4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67平方公里,總投資2586萬元。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項目3個,除廟峪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試點項目外,武山縣2025年白馬河項目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項目和2025年安家咀溝項目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項目均已完成40%的建設進度。

下一步,武山縣水土保持站將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保護水土、鄉村振興”為主線,將治理區域由點到面輻射,逐步向全域拓展,通過“治理一片、鞏固一片、見效一片”的遞進模式,繼續書寫著“守水養土”與“點綠成金”的生動答卷,為武山生態建設提供鮮活樣本。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