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軍譜新篇 擁政鑄輝煌
6月19日,省雙擁模范城(縣)考核驗收組經過認真考核認為,武威市委、市政府和武威軍分區通過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創建,高水平展示,使全市的雙擁創建工作呈現出六大突出特點:工作基礎扎實,組織領導有力,創建思路明確,重點特色突出,注重互辦實事,創建成效顯著。
省雙擁模范城(縣)考核驗收組的評價是實事求是的。近幾年來,武威市委、市政府、軍分區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黨政軍工作的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分管領導責任制、目標管理制、考核通報制、黨管武裝專題述職制度,形成了黨政軍領導掛帥,軍地各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雙擁工作機制。健全組織機構,做到了“三落實”。市、縣區都成立了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和國防教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安排了工作經費,做到了機構、人員和經費三落實。全市共建立雙擁工作部門服務體系151個,基層服務組織1560個。完善政策體系,做到了有章可循。市上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軍地聯席會議,分析雙擁工作形勢,研究制定了《武威市創建雙擁模范城(縣)實施意見》、《武威市創建河西雙擁模范走廊規劃》、《武威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暫行規定》等文件規定15項,保證了雙擁工作的有序開展。堅持把實現“三個一流”(即:黨管武裝工作一流、民兵預備役工作一流、軍政軍民關系一流)作為目標,不斷健全完善黨委議軍、軍政座談、軍地走訪、軍事活動等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軍分區連續4年表彰獎勵基層“黨管武裝好書記”、“優秀專武干部”和“先進人武部”,促進了全市黨管武裝工作邁上新的臺階。特別是市上每年都堅持召開議軍會議,聽取縣區委書記、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和縣區長、武委會主任專題述職,研究解決駐軍在戰備、訓練、工作、生活方面的突出問題,安排部署黨管武裝、民兵預備役建設等工作。近兩年的議軍會議研究解決涉軍問題42個。
武威市堅持集中宣傳與經常性宣傳相結合,營造創建氛圍。堅持把重大活動集中宣傳與經常性教育宣傳結合起來,黨政軍領導帶頭,充分利用國防教育周、雙擁宣傳月和重大節日,通過軍民座談會、文藝演出、軍事日活動、國防形勢報告、國防知識競賽等形式,廣泛開展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活動。近兩年,全市共舉辦青少年國防知識競賽94場次、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型宣傳活動138場次,組織開展“勿忘國恥、強我國防”圖片展160場次,每年到邱少云烈士紀念館、武威烈士陵園、古浪西路軍烈士陵園接受教育的干部群眾有38萬多人次。2004年“八一”前夕,全市隆重召開雙擁命名表彰大會,對軍地雙擁工作中涌現出的64個先進集體和70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在各級各類媒體刊登和播出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稿件146篇,拍攝和播放反映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的專題片11部。在武威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大力宣傳雙擁政策規定,及時報道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動態。在國、省道沿線和市、縣城區制作83塊大型雙擁標牌,雙擁宣傳氛圍更加濃厚。把基地建設作為雙擁創建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優化資源,全市共建成國防教育基地13個,少年軍校6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12所,形成了武威少年軍校、邱少云烈士紀念館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基地品牌。與此同時,培養了一批專(兼)職教育人員,按照干部、職工、學生、群眾四個層次,編發了《國防教育講座》、《愛國主義讀本》等教材2萬多冊。各級干部通過理論學習、黨校(行政學院)培訓、過“軍事日”等途徑,系統接受國防教育。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了國防教育課,每年有1萬多名大中專學生參加軍訓。各企業單位和鄉鎮、街道、社區充分依托國防教育室、文化站、社區活動中心等陣地,有計劃地開展國防教育。全市黨政領導干部、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受教育面達到100%,在校學生和其他群眾受教育面達到95%以上。
武威市注重工作實效,全力擁軍優屬。他們本著“工作再難不能難部隊,財政再緊不能壓擁軍經費”的原則,各級黨政始終把關心國防和支持軍隊建設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市、縣區先后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劃撥土地200多畝,重點解決了軍分區、人武部建設和訓練場地建設等問題。整體搬遷了天祝縣人武部,新建了各縣區人武部民兵武器裝備倉庫和訓練場地,翻修了武警部隊營房,完成了進出部隊營區3.5公里道路鋪油改建工程,拓寬了解放軍第十醫院門前的街道,使駐武部隊訓練、辦公、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2004年,市委、市政府、軍分區領導帶領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駐軍部隊征求意見、建議,對駐軍反映突出的24個問題進行了梳理歸類,并及時召開會議,市政府與縣區、市直相關部門簽訂了《關于落實駐武部隊有關具體事宜工作責任書》,逐級靠實責任,限期辦理。共幫助部隊解決難題91個,辦實事98件,使駐軍反映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按規定高質量地完成了每年的征兵任務,部隊糧、油、水、電均按質按量得到保障,各類軍事設施得到了有效保護。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以“送知識、育人才、添設備、當后勤”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擁軍活動。給駐地部隊贈送電視機、家庭影院、錄放機、電腦等文化娛樂器材和教學設備500多臺件,贈送科技圖書4萬多冊,培養軍地兩用人才1600多名。組織引導和發動個體、私營業主擁軍優屬。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有134名個體、私營業主參與到慰問部隊、幫扶優撫對象活動中來。涼州區金沙鄉個體業主王學軍,在今年春節期間給該區15戶優撫對象每戶送去現金200元以及大米、食用油、春聯等年貨。今年3月,武威市工商聯組織個體、私營業主及文藝演出隊到駐武部隊進行軍民聯歡,主動接受國防教育。
武威市各級黨委、政府把優撫對象的優待撫恤和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作為雙擁創建的硬任務來抓,通過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各項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重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金按國家規定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到人,在鄉老復員軍人的定補金月標準達到145元,定補面達100%。建立了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自然增長機制,統一印制了《武威市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領取證》,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去年全市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按上年人均純收入水平得到全部落實。市、縣區組織開展了為優撫對象送溫暖和“愛心獻功臣”活動,通過政府投入、社會捐助等方式籌款籌物,先后投入現金312萬元、衣物1.7萬多件、糧食11萬多公斤。通過重點補助、臨時救濟、節日慰問等方式,為重點優撫對象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有523戶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列入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98戶優撫對象安排建房,每戶補助了5000-6000元不等的建房費。2003年以來,全市共安置軍隊轉業干部198人。市委共提拔28名軍轉干部擔任縣級領導職務。安置城鎮退役士兵905人,轉業士官141人。退伍的475名城鎮兵全部安置完畢。為167名隨軍家屬發放了《再就業優惠證》,為43名部隊隨軍家屬調動安排了工作。87名軍隊離退休干部和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較好落實。各旅游景點、公園、紀念場館對軍人免費開放;車站、醫院等普遍設立了“軍人優先”服務窗口;停車場軍車免費停放。為及時、穩妥地調處地方與軍人、軍屬的矛盾糾紛,各縣區、各基層法庭都設立了軍人“維權法庭”。幾年來共調處矛盾糾紛和處理涉法案件76起,有力地維護了軍人的合法權益。
多年來,駐武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廣大民兵大力弘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在全面完成戰備訓練任務的同時,積極投身地方經濟建設、生態環境治理、扶貧助學等,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盡心竭力為地方建設保駕護航。2003年以來,駐軍共出動官兵5萬多人(次),完成義務勞動日3萬多個;承擔張義山區造林綠化、羊下壩河堤治理、涼州白塔寺景區建設及G312線、S308線武威過境段和民武公路通道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任務23項,支援地方公益事業56項;出動機械車輛1.5萬臺(次),搬運土石11萬立方米,植樹150多萬株,退耕還林還草4000多畝,建成軍民共建林11處、“軍地青年林”1處。各部隊廣泛開展扶貧濟困和興教助學活動,共建立扶貧點110個,捐款15萬元,捐獻衣物5000件,幫扶貧困戶750戶;援建希望小學32所,捐助教學設備和文體器材價值4萬多元,資助學費1.8萬多元,資助貧困學生820名。94129部隊10名常委從2002年起,每人每年出資500元,結對幫扶張義山區10名貧困學生。解放軍第十醫院堅持送醫送藥下鄉,共派出醫療隊64(批)次、310多人(次),醫治2.5萬多人,免費發放藥品價值7萬多元,為地方培訓醫護人員430人,為地方群眾免費體檢7300多人(次),為全市近3萬名優撫對象和48999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難群眾實行醫療優惠,減免費用113.4萬元;堅持每年免費為市級以上勞模進行體檢。近幾年來,駐武官兵先后參加各類搶險救災84起,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06年4月28日14時,武威全圣紙業公司草場發生特大火災,武威市公安消防支隊、武警官兵、駐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1500多人聞訊后及時趕赴現場滅火。經過軍民兩天兩夜的奮力撲救,將大火撲滅,受到了蘭州軍區的通報表彰,譜寫了一曲軍民團結救災的凱歌。
武威市創新活動載體,豐富了共建內容。從2003年10月以來,他們在民兵隊伍中廣泛開展了以“把民兵培養成致富能手和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優秀民兵培養成黨員和民兵干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增強民兵整體素質”為主要內容的“雙培富民強兵”活動,培養了一批能致富、會帶兵的民兵干部,創造了一批組織鞏固、作風優良的標兵連隊,幫帶了一批小康示范村,建成了一批以民兵骨干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增強了基層國防實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培養致富能手1832人、民兵致富帶頭人943人,致富能手與貧困民兵結成幫扶對子3567對;培養民兵預備黨員683人,民兵干部846人,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軍事效益。市、縣區把“雙四好”(關心支持國防建設的好公民,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的好干部,駐地部隊的好后盾,優撫對象的好幫手;擁政愛民的好軍人,維護社會穩定的好衛士,扶貧濟困的好榜樣,助人為樂的好標兵)活動作為雙擁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納入雙擁創建規劃,納入各級領導的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全市“雙四好”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目前,全市“雙四好”活動小組發展到826個,市、縣區四大班子領導和部隊團以上單位黨委領導成員聯系村、組156個,幫扶貧困戶、優撫對象579戶,捐助現金5.8萬多元,衣物1.3萬多件,其他實物價值4.6萬余元,提供致富信息369條,為部隊解決難題64個;機關單位為優撫對象捐助現金3.7萬多元,衣服、面粉、木料等實物價值達3.6萬多元,為部隊辦實事63件;社會各界人士為優撫對象捐款5萬多元。同時,全市廣泛開展了雙擁進社區活動。目前,全市共建立軍民共建聯系點185個,共建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131個,治安文明小區78個,建成雙擁路12條。街道、學校、基層連隊、企事業單位、鄉鎮、村、組成立“軍人家庭服務中心”、“軍人服務小組”、“助民小組”8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