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左起:丁澤年66歲,石玉年56歲,孫音中35歲,孫得利62歲,韓作福57歲,丁育相51歲。他們是民勤縣中渠鄉志云村4社的六個光棍,因為都是獨身,很有共同語言,經常湊在一起閑聊。老石家收養的一只土貓,給他們平淡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樂趣。
一個村九個光棍一盆“黑水”洗四天臉 生活在沙漠邊緣
又是一年春來到,沙塵天也在這個春天小小地騷擾了一下北京。
每年襲京的沙塵主要來自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等。 本報特派文字記者楊章懷、攝影記者蘇里從3月27日到4月16日,對甘肅民勤(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交會處)、內蒙古烏海(烏蘭布和沙漠)、內蒙古正藍旗(渾善達克沙地)等北京周圍的沙源地進行了調查,行程6000多公里。
3月29日中午,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石玉年家中。石玉年走到哪兒,身后的貓就跟到哪兒,他一停下,貓就抬起頭望著主人,不停地的“喵喵”叫著。
石玉年遲疑了許久,走到屋里,將臉盆架上的瓷臉盆斜靠著放在墻根,臉盆里的黑水聚集在一起。貓走到臉盆跟前,不到半分鐘,將黑水喝個干凈。
這盆“黑水”石玉年已經洗了四天的臉。
石玉年所在的甘肅民勤縣中渠鄉志云村4社處在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交會的沿線,每隔5天,生產隊送來一次水,石玉年就將家里的水缸及瓶瓶罐罐都裝滿。
因為缺水,這片土地變得更加貧瘠。
石玉年也因為貧窮,一直過著單身生活。志云村4社有20戶人家,其中有9個光棍。
在民勤,因為貧窮、缺水而娶不到媳婦的光棍很多,許多人甚至開始逃離這塊被沙化的土地,留下的是荒蕪的鹽堿地和殘垣斷壁。
民勤縣火坎村唯一的小賣部里,59歲的貨郎黃松柏正準備為臨村送一臺電視機。沒有沙塵的天氣里,他也要穿戴嚴實才能騎摩托車出門。
青土湖中的這口機井,專為旁邊的公路修建提供主要工業用水。3月31日晚7點半,輪到西渠鄉的老王頭看守井旁的柴油抽水機,他要在零下3攝氏度的沙坑中度過漫長的一夜。
民勤縣西渠鎮東云村6社位于風沙沿線。老魏老兩口是6社里唯一的人家。每隔5天,老魏就要開著拖拉機翻越3.5公里的沙陵去取水。圖為每次老魏取完水后都要將桶口包得嚴嚴實實,生怕漏出一滴水。
受環境氣候影響,在民勤縣,駱駝成為了農民耕種的重要牲口之一。公路上經常能看見村民騎著摩托車或者趕著毛驢,后面則跟著一頭駱駝。
西渠鎮東容村小學距離沙漠只有1公里,是離沙漠最近的小學之一。這個學校只有3名老師、22名學生。三年級只有4名學生。
一直生活在沙漠邊緣的孩子都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走出這個貧窮的地方。
在沙漠周邊的村落,有很多村民陸續搬遷。但是隨著沙漠化越來越嚴重,生活條件也越來越艱苦,還有些村民故土難離,他們期盼著一線希望的到來。
文/ 特派 記者 楊章懷 攝/ 特派記者 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