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書記劉長江主持召開中共張家川縣十二屆委員會第二十次常委(擴大)會議,聽取省列縣慶項目落實情況及市上縣慶工作協調會籌備情況的匯報、縣政府“3341”項目工程實施情況的匯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的分析、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的匯報、2013年重大項目征地拆遷工作情況的匯報,審定《關于深入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如期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等事宜。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縣委副書記妥國保,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夏草,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玉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吉洲,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全榮,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永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軍,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司建吾出席會議。縣政協主席關春生,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海金武、王九仲、馬毅峰,副縣長張海平、段文琰、李希富,縣政協副主席馬威、王存珠,檢察院、法院、公安局負責人,縣直及市屬駐縣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在聽取關于省列縣慶項目落實情況及市上縣慶工作協調會籌備情況的匯報后,縣委書記劉長江指出,去年7月,縣委十一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用足扶持政策、做大縣慶平臺”的決策部署,全縣上下齊抓共管,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截止目前,全縣項目建設到位資金10.19億元,其中今年落實項目資金8.83億元,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發展的高度關懷和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縣各級干部艱苦努力、頑強拼搏的結果。
劉長江強調,全面落實省上確定支持的項目是縣委、縣政府對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基本要求,也是全縣各級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各部門必須積極銜接、盯死靠牢,建立掛牌消號制度,堅決全面落實到位。要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使每一個項目都有銜接的分管領導、責任部門、責任人和推進計劃。分管領導要親自銜接,積極爭取,確保58個項目、15多億元國家投資爭取到位,為縣慶增輝添彩。全縣各級干部必須搶抓機遇、見縫插針、多方銜接抓項目。發改、財政等部門要緊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密切關注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以及國家各部委、各行業具體投資導向,精心謀劃一批重大項目。
在聽取關于“3341”項目工程實施情況的匯報后,劉長江要求,一要充分認識“3341”項目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競爭意識。“3341”項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據全省項目建設情況、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提出的重大抓手,是把項目建設和國家重大產業投資導向、國家對甘肅省的優惠政策、甘肅省的區位優勢充分結合的結果。全縣上下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和競爭意識,下大力氣依托三大平臺,謀劃論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培育壯大符合全縣實際的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富民多元產業、區域首位產業。二要立即啟動“3341”項目工程建設的論證和項目編制工作,力爭更多的項目進入省市項目庫。要成立“3341”項目工程協調領導小組,協調項目建設;要抽調一批強力工作人員,立即啟動項目編制工作。三要以“3341”項目工程為契機,做成幾件富民強縣的大事。要做好項目的總盤子,全力將礦產業特別是鐵、銅、鉛鋅礦深加工等高載能工業項目擠進省上的項目規劃,特別要抓好國電4×1000MW發電項目。四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測算好未來幾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全縣上下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調研指示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測算好未來幾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對明年的經濟計劃,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確定一套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積極爭取能夠實現的經濟指標,同時要制定“3341”項目工程落實的具體計劃。
在聽取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的分析后,劉長江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甘肅省要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抓好各項工作,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全縣的工作方向,制定好發展的具體目標,為實現中央及省市做出的決策不懈努力,始終保持全縣工作與中央及省市工作大局相一致、相協調。
劉長江要求,全縣必須突出“加快經濟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四項重點工作。要堅持“城鄉并舉,三產齊抓,四化同步,內外聚力,富民強縣”的小康社會總體發展思路,以更大的決心、勇氣和智慧,凝聚全縣上下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奮發進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統計、發改及各行各業都要深入研究問題,找準制約瓶頸,制定指標體系,完善落實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要盡快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做好規劃,以實際行動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奮力拼搏,邁上小康社會建設新的征程。
在聽取關于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的匯報后,劉長江指出,近年來,全縣的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基本到位,總體形勢健康穩定。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從縣內工作看,全民安全意識不強,各方配合不力,監管措施乏力,規范管理薄弱;二是從整體環境看,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的范圍越來越廣,涉及領域越來越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社會重視程度和反響也越來越強烈;三是從本職工作看,深入研究解決疑難問題的思路和力度不夠,安全生產監管思路、機制體制、方式措施存在許多問題。
劉長江要求,一要深化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教育人民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形成全社會重視安全生產、重視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圍。全縣上下要高度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強化安全生產責任。二要加大執法力度,切實增強“打非治違”活動的效果。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要求,按照全縣“打非治違”工作方案,繼續深化“打非治違”回頭看行動,嚴厲打擊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安全生產法制秩序明顯好轉。三要突出專項治理,切實增強重點行業安全生產水平。目前,全縣安全生產工作第一位的是交通道路安全,各鄉鎮要切實負起責任,嚴把重點路段,加大巡查力度,努力遏制農用車非法載客現象。道路交通的整治,要嚴查、嚴管、嚴教,建立固定的安全檢查站制度;要對學校、醫院、礦山、建筑工地等行業安全標準化生產建設認真檢查,集中整頓。四要重視應急演練,切實增強應急救援處置的能力。要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全縣處置突發安全事故的能力。五要加強隊伍建設,切實增強安全生產監管的實效。各鄉鎮要確定安全生產管理的分管領導和專門的安全生產監督員;縣農業農機站、交通運管等相關部門要靠實全縣各級各類安全生產責任,整合編組站所人員,實現“劃片包干、定點到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開展全天候檢查,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的實效。六要創新工作機制,切實增強安全生產綜合治理的水平。安全生產是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借鑒城區道路和市場整頓的經驗,由主管領導牽頭,逐行業、逐領域開展綜合整治;要深入研究安全生產老大難問題,研究不斷涌現出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特別要在機制體制和具體措施方面提出可操作、見實效、能管用的具體意見。

在聽取關于深入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如期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的匯報后,劉長江強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抓手,也是確保農村如期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大平臺。但是受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農民收入較低等各方面原因的制約,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還不突出。今后,要重點把握好“四個原則”,做到“四個結合”。四個原則: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特色引領;二是突出增收,產業引領;三是片帶開發,典型引領;四是農民主體,政府引領。四個結合:一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農民倍增計劃相結合;二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三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四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相結合。
在聽取關于2013年重大項目征地拆遷工作情況匯報后,劉長江指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搶抓國家支持張家川縣重大項目建設的機遇,在全縣掀起了新一輪城鄉建設高潮,組織開展了建縣以來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征地拆遷工作。總體講,征地拆遷工作進展順利,有力保障了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和全縣重大建設工程順利開工。明年,由于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征地拆遷工作任務將異常繁重,全縣上下一定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以堅強的黨性保障全縣重大項目建設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進行。
劉長江要求,一要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面做好征地拆遷工作的安排部署。要對全縣征地拆遷工作進行整體的安排部署,分清輕重緩急,制定好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工作規劃,及時做好報批工作,使全縣征地拆遷工作始終走在重大項目建設的前列,成為保證重大項目建設的有力支撐。二要組建強有力的征地拆遷工作組,立即開展征地拆遷工作,確保重大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要統籌安排,成立征地拆遷工作領導班子,立即開展征地拆遷工作,確保重大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三要精心謀劃好土地經營出讓工作,盡快回籠出讓資金,為征地拆遷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撐。要及早做好土地經營權的出讓工作,通過對外宣傳、招商引資,選擇適當時機,立即出讓,回收資金,為征地拆遷提供資金儲備。四要抓緊制定城建融資工作方案,千方百計搞好金融,確保重大建設項目順利推進。財政局要制定好城建融資方案,采取多種形式融資,千方百計擴大融資規模,提高融資能力和水平,確保重大建設項目順利進行。五要統籌協調組織,建立重大項目協調會議制度,完善重大項目工作機制,確保重大建設項目健康有序順利進行。要建立重大項目建設協調會議制度,所有建設項目都要堅持項目建設“四制”,同時建立協調、決策制度。由縣紀委負責研究重大建設項目論證、立項、審批等環節流程,確保所定制度簡便、易行、管用,保證項目順利建設。
會議還研究了全縣皮毛產業發展和2012年綜合目標管理責任考核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