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自治縣60年縣慶、“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及“雙聯”行動為契機,搶抓政策機遇,緊緊圍繞“五大目標定位”,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深入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使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近期,張家川新聞中心將推出《回眸2012》系列報道,通過多種形式,展現張家川縣2012年光輝歷程;宣傳推動全縣各項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果、新經驗;進一步激勵全縣上下為實現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功立業。
因地制宜創特色 挖掘優勢樹亮點
——馬鹿鄉2012年度亮點工作綜述

2012年,馬鹿鄉黨委、鄉政府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四大目標定位”(中藥材種植之鄉、畜牧養殖大鄉、旅游重點鄉、環境優美鄉),按照抓“三點四區”調結構、建設“一條長廊”創示范、依托“四大項目”強基礎(整村推進、環境整治、一事一議、河堤治理)、落實“四大政策”惠民生(強農惠農、新農合、新農保、計劃生育利用導向),探索“四種機制”構和諧(三三五五社會管理機制、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機制、“三聯三引三助”機制、“五項民心工程”長效機制),抓好隊伍作保障的工作思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典型引路,培育亮點,提升水平”的工作原則,倍加珍惜機遇,勇于破解難題,著力培育特色亮點,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創示范、育產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下大氣力抓了寶坪村中藥材種植示范點、2000畝大麻種植示范點、大灘村脫毒種薯示范點和全膜玉米種植四個示范區建設。相繼建成了S305省道沿線牌樓至寶坪沿川沿河一帶12000畝的大麻種植示范區;以寶坪村、白楊等村為重點的中藥材集中連片種植示范區,共種植以獨活、柴胡、板蘭根等為主的中藥材 1084畝;以大灘村30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示范點為輻射中心的全鄉50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示范區;以長寧等四村為重點的500畝雙壟溝全膜玉米種植示范區。同時在龍口等村大力發展養殖業,新建養殖小區一處,投資80萬元,建成標準化牛舍3幢,900平方米,養牛規模150頭;以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成立了堡梁村森態苗木專業合作社和新育大麻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000畝。
二、抓項目、強基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扎實推進整鄉推進項目建設。在韓河、龍口、大灘、堡梁、康王5個村,共完成村組道路硬化14條,10.4公里,投資261萬元;修建冬暖棚240座,投資120萬元;引進良種基礎母牛240頭,投資60萬元;危舊房改造20座,投資14萬元。大力實施財政獎補“一事一議”項目。在金川、龍口、大灘、白楊、康王、花園、堡梁等7村,完成小巷道硬化項目7個,橋梁修建項目1個,水渠修建項目1個,總投資400.024萬元,村級籌資金額17.05萬元,申請財政獎補資金225.8萬元。目前,7村的小巷道硬化工程全面完工。全力抓了堤防工程建設。馬鹿鄉龍口至金川堤防工程建設是經縣水利局2011上報立項并投資的全縣重點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該工程總長10.05公里,總投資895萬元,由于改彎取直,河堤占用耕地188畝涉及139戶,砍伐樹木251棵,拆除房屋9戶58間,870平方米,其中兩座清真寺房屋9間,135平方米,整戶搬遷3戶,拆除便橋5座。高標準建設 “小康屋”。為了提升鄉村知名度,促進旅游業發展,在寶坪村整體規劃宅基地21戶,互換土地20畝,高標準修建二層樓房16戶、平房2戶、為特困戶建房3戶,總投資320萬元,危舊房改造配套21萬元,節能示范戶配套4.2萬元,群眾自籌294.8萬元,目前,主體工程已全面完工,附屬設施建設正在實施。
三、解難題、促發展,深入開展“四種機制”構和諧
扎實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全鄉51名干部聯系167戶農戶,縣直和駐縣單位140名干部聯系388戶農戶,積極配合省、市、縣單位開展調研摸底,鄉領導班子、包聯單位及幫聯干部深入村組調研,為全鄉及所包聯的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脫貧奔小康的發展規劃及實施計劃,確保包聯制度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及時總結梳理聯系村的意見和建議,迅速付諸行動,全力協調配合,抓好貫徹落實,市民委出資10萬元,為陡崖村完成村陣地建設項目,市殘聯出資6萬元,擬在康王村建設“雙聯橋”一座,中材水泥為白楊出資5萬元,對中藥材種植戶給予支持;縣人社局為幫聯貧困戶送資金送面粉,全鄉雙聯白日集中行動有序開展。大力推進三三五五社會管理機制。馬鹿鄉以 “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做為行動載體和具體抓手,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破解發展難題,積極促進惠民政策的落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動農村各項工作全面發展。全面推行“三聯三引三助”機制。在“三聯三引三助”活動中,建立了月聯系制度、季座談制度、工作通報制度、村務在寺院的公示等四項制度,共開展聯引助活動8次,使“三聯三引三助”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著力落實“五項民心工程”長效機制。6月初,在我鄉召開了全縣環境衛生清潔工程現場會,有力地推動了城鄉環境衛生,新建垃圾池12個,整修垃圾屋15座,垃圾填埋點1處;積極開展機關效能作風整頓,嚴格了干部管理;目前,幫助代辦各類事項2458起,已辦結2436起,辦結率99%;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8起;共開展各類培訓5期,培訓群眾2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