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百三十
千帆競渡逐浪高
——張家川縣慶重點項目建設綜述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六月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生機勃勃,處處綠色滿盈,生機盎然。走進張家川,城鄉搞建設、謀發展的熱潮撲面而來,一浪高過一浪——筆者深入張家川縣今年的縣慶項目建設一線,切身感受全縣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實地感受項目啟動蘊藏的勃勃生機。時下,阿陽大地處處是“我為縣慶做奉獻,我為縣慶添光彩”的如火如荼的施工場面。回鄉風情園工程、縣城至秦安隴城公路改擴建工程、城區集中供熱工程、保障性廉租房工程、縣廣播電影電視中心工程、阿陽中學工程、太極集團阿膠生產線二期工程、縣城區“三網三化”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等施工現場;處處可見項目建設的熱潮涌動;一組組嶄新的數據見證著張家川項目建設新的跨越;拔地而起的高樓共同勾勒出一幅項目春潮涌的壯麗畫卷,描繪著幸福美好新張家川的宏偉藍圖。
2011年以來,張家川縣以60周年縣慶為契機,圍繞“把張家川建成全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縣,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甘肅省精密鑄造產業化基地,隴東南畜牧大縣,關中—天水經濟區特色旅游區”的“五大目標定位”,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基本理念的發展思路,搶抓中央、省、市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把項目建設作為縣慶活動的重中之重,以縣慶促大干、促大建設、大開發、大發展,解放思想,在全縣上下掀起了迎縣慶、大建設、大開發、趕超跨越的熱潮。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太極集團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二期工程)
近幾年,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堅持把項目的爭取和實施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緊扣國家投資導向和產業政策,千方百計加大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不斷拓展項目投資渠道,加快了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實現了重點項目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新突破,重點項目建設結出累累碩果。共實施各類重大建設項目334個,累計完成投資52.8億元。今年計劃建設項目98項,總投資74億元,其中:續建項目41項,總投資50.3億元;新建項目57項,總投資23.7億元。自2011年下半年縣慶啟動以來,張家川縣共爭取到各類項目173項,落實資金10.46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6項,到位資金6.4億元。讓人為之振奮,這一批項目的建設成了張家川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大發展的“強勁引擎”。
為了把項目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張家川縣嚴格按照縣委常委會上制定的工作措施,嚴格實行縣級干部包抓項目責任制,一名科級干部主抓,一套班子落實,一個方案實施,一個辦法考核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對重點建設項目,全程跟蹤,抓好監管,采取“項目層層分解、部門個個對接、領導全程跟蹤服務”的措施,全面加快推進項目進度。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圖為正在建設中縣醫院住院樓)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文化廣播影視中心)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污水處理廠)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商品混凝土攪拌站)

(圖為正在建設中天水羲皇阿膠二期工程)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阿陽大道鋪油工程)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后川河堤防工程)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阿陽大道綠化工程)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東城路鋪油工程)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