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百四十
敢叫張家川換新顏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掠影之一
聚精會神搞建設 一心一意謀發展

(圖為商品住宅樓)
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整潔、干凈的馬路,一座座環境優美、漂亮的學校,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層住宅小區。回鄉風情園、太極集團阿膠生產線二期工程、文化影視中心、阿陽中心等建設如火如荼……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人們無不感受到今天的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快,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得實惠多,民族團結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彰顯出張家川委、縣政府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張家川縣,正在新一屆縣委、縣政的謀劃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加快發展,提速轉型跨越的決心和魄力。
2010年以來,張家川共謀劃“十二五”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六盤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3341項目工程”規劃等各類項目1880項,其中:進入省級項目庫21項,總投資518億元;市級項目庫 30項,總投資116億元,為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特別是2011年以來,依托縣慶和“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兩大平臺,共爭取到各類項目173項,落實資金10.46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6項,到位資金6.4億元。項目數量之多、投資額度之高,創歷史之最。實施各類重大建設項目334個,累計完成投資52.8億元,引進的項目和資金的及時到位,成為張家川縣近年來發展抓項目的一個亮點。

(圖為阿陽大道)
項目建設的全面鋪開,以其強大的動力使張家川縣域經濟發展邁上了快車道,各項經濟指標每年均以兩位數增長。
2012年底,張家川縣實現生產總值20.8億元,比2003年的4.9億元增長4.2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81億元,比2003年的1.18億元增長28.7倍;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49億元,比2003年的1669萬元增長8.9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5億元,比2003年的8991萬元增長5.28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比2003年的3992元增長3.29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343元,比2003年的1053元增長3.17倍。
這些項目落戶張家川,這一組組數據見證著張家川經濟建設新的跨越,為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這些來之不易的項目和數據,每一項背后都傾注著當地各級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同時也描繪著幸福美好新張家川的宏偉藍圖。

(圖為回鄉風情園)

(圖為縣一中)

(圖為星月住宅小區步行街)

(圖為張川鎮中學)

(圖為阿陽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