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特大暴雨和“7•22”甘肅岷縣漳縣6.6級地震致使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5鄉鎮255村嚴重受災,暴雨、山洪頻發,村莊、路段出現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橋梁斷裂、道路毀壞、房屋倒塌嚴重,特別是莊天二級公路、S305公路、張隴公路部分中斷。面對災魔,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迅速行動,按照“縣級干部包鄉、鄉鎮和雙聯科級干部包村、鄉村干部和雙聯干部包戶、縣直部門包重點區域,定任務、定責任、定措施,保人身安全、保重點設施、保社會穩定”的“四包三定三保”的工作責任制,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奏響了一曲干群合力抗災救災,萬眾一心促生產的合奏曲。張家川縣新聞中心、手機報特開辟【搶險救災】專欄,組織記者深入受災現場和搶險救災一線,真實、客觀、準確、及時反映搶險救災情況。
干群合力搶通2鄉8村“生命線”

7月26日晚至27日早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四次遭受強降雨的襲擊,致使張川鎮通往瓦泉等村莊交通主干道的便橋被沖毀,造成道路中斷,過往車輛被阻,張川鎮瓦泉村、孟寺村,胡川鄉下堡村、柳灣村等8個行政村16000多群眾通往外界的“生命線”被隔斷。

災情發生后,鎮村兩級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干部群眾迅速開展搶險工作,努力降低受災損失,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排除險情。早晨,張川鎮立即出動1臺挖機、1臺裝載機,雇用2輛東風卡車和2輛拖板車,組織黨員干部、群眾100多人奔赴現場冒雨除險搶修。

張川鎮一邊組織干部群眾除險搶修,一邊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得到匯報后,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檢查指導搶險救災工作。在救災現場,馬中奇協調聯系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門馳援張川鎮,盡快協助張川鎮除險搶修。他要求,各相關單位要加大除險救災力度,及時搶修毀壞路段,確保人民群眾通行不受影響。

據張川鎮鎮長張耀東介紹,由于上游降水量大,河水流量較大,除險搶修工作難度大。經過張川鎮、水務局、交通局等部門干部及周圍村莊群眾10個多小時的100多人、6臺大小機械聯合拼搏,扎沙石編織袋1000多個,投放沙石料50余方,調運涵管6根,搶修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截止27日下午20時,瓦泉等村與外界聯系的“生命線”已基本打通,摩托車可駛入,為災后生產生活資料的供應提供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