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
張家川投資2650萬元治理洪家堡子地質災害隱患點

(正在施工的洪家堡子地質災害治理和開發利用項目)

(遠眺洪家堡子)
9月1日,記者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洪家堡子地質災害治理和開發利用項目建設現場,只見挖掘機揮動著長臂氣勢如虹、工人們揮汗如雨、機器的轟鳴聲如鼓樂齊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而在施工現場正在拍照的龍山鎮官泉村民李紅喜回憶起2004年5月27日洪家堡子發生大型滑坡的一幕時仍心有余悸。他說,事發當時,他正在屋里睡覺。他突然聽見“轟隆”一聲巨響,既而窗戶玻璃也開始嘩啦啦的響起來。起初,以為地震了,他趕緊一骨碌爬起來準備下炕,就在此時,他聽見外面村民在大聲疾呼“山塌了”,等他出去看時,緊挨著他們家的山體土層仍在不停地往下塌,就這樣,他們村的村民們眼睜睜的看著山就這樣急速的下滑而手足無措。大約過了近30分鐘,滑坡停止。滑坡發生后,當時張家川縣委、縣政府以及龍山鎮政府緊急救緩,將危險地帶群眾及時安全疏散,未曾造成人員傷亡,避免了災情進一步擴大。而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對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做的很到位,龍山鎮政府自籌資金對山頂居住的群眾進行了搬遷,采取填埋裂縫、疏通水路、削平懸崖等措施進行了排險,確保了我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今,聽說縣上總投資2650萬元治理洪家堡子地質災害隱患點,我打心眼里高興,這不上來,拍下原來的洪家堡子的照片,留一個紀念吧。
記者問,聽當地村民講洪家堡子是塊風水寶地,縣上這樣搞會不會破壞了“龍脈”呀?
李紅喜激動地說,簡直是胡說八道,那只是一個傳說,凡是經歷過2004年洪家堡子推動式滑坡的村民都知道,那簡直太危險了,縣上這樣大刀闊斧的斬“災魔”,我舉雙手贊成,封建迷信會害死人,治理后的洪家堡子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

在現場督戰施工的龍山鎮黨委書記楊茂快人快語,龍山鎮是張家川縣的經濟大鎮,也是商貿重鎮,更是人口大鎮和歷史名鎮。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將龍山鎮建成“中國皮毛之鄉”、“隴上商貿重鎮”、“張家川商貿中心”的目標。按照“建成區尊重現狀、改造提升,新建區堅持標準、一次到位”的原則,我們在實施洪家堡子地質災害治理和開發利用項目的過程中,注重與龍山鎮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地貌、實際的地形開發相結合。洪家堡子地處龍山鎮東大門咽喉要道,是張隴公路的必經之地。2012年,鎮黨委提出的“東西延伸、南北拓展、利用半山、增大容量”的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將洪家堡子災害治理和開發利用項目提上建設日程,并于2012年經過省、市國土部門審核通過。該項目,一期投資1440萬元。治理的總體思路是:將洪家堡子第一道灣削直,計劃削直彎坡長75米,高38米,寬20—35米,總土方量85500立方米(取土可用于北濱河路拓寬工程建設),在擴展出的土地上修建龍山鎮公共汽車站。另外,聘請蘭州交通大學規劃設計院對洪家堡子治理Ⅱ—Ⅴ區按休閑娛樂“龍首”公園設計,將龍山鎮中學操場搬至堡子Ⅱ區,階梯落差15米,面積16畝。原操場7畝,改建龍山鎮汽車站。該項目實施以后將全面消除洪家堡子地質災害隱患,徹底改善龍山城東交通擁擠的現狀,有效增加城區容量,規范建設布局,極大提升龍山鎮整體形象。
目前,洪家堡子地質災害治理和開發利用項目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茶進行當中。據龍山鎮鄉干部李小平介紹,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項目涉及的官泉和北街兩村群眾無一阻攔,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洪家堡子遠眺龍山鎮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