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走基層】張家川縣災后恢復重建積極全面展開(圖)
(2013-9-16 10:08:35)  來源:張家川新聞中心 作者:沈維民  打印本頁

  心手相連 共建美好新家園

  ——張家川縣災后恢復重建積極全面展開

  這是一場60年不遇的大難,對隴東南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對張家川人民來說,決心和毅力并重,困難和機遇同在。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洪水災害,張家川縣空前地全民動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縣人民的支持下,災區人民抖落滿身的塵埃,挺起不屈的脊梁,毅然決然地重建家園,開始了新的征程。因為,倒塌的是房屋,不倒的是骨氣。

  新農村聚集點的總體規劃、重建房屋的戶型、環境效果圖依次排開——9月14日,記者走進張家川縣劉堡鄉高家村的新農村聚居點,村民們正在展板前興高采烈地選擇著自己新居的戶型。距“6?20”強暴雨洪水災害發生已經三個多月,記者在重災區之一的劉堡鄉高家村感受到,災后科學重建正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

  集中安置 村民對新居充滿希望

  按照劉堡鄉農村受災群眾災后恢復重建“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為輔”的原則,高家村被規劃為新農村聚居點,進行集中安置。

  劉堡鄉黨委書記馬寶華介紹,幾次特大暴雨和“7?22”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害發生后,張家川縣全面啟動了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劉堡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精神和《張家川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受災實際情況,經過多點比選,聘請專業機構開展地質災害評估,選定在地質結構穩定、自然條件較好、水利設施便利、交通便捷的地點統一規劃建設災后恢復重建聚居點,并堅持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綠化亮化、宜居宜業的標準,高規格設計編制了高家村新農村聚居點規劃。

  高家村建設新農村計劃搬遷109戶667人,項目總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61.05畝,規劃建設商鋪36戶,住宅73戶,項目建筑風格為仿古歐式二層建筑,總建筑面積19762平方米,其中住宅14110平方米,戶均170平方米,商鋪5652平方米,戶均157平方米。圍墻4346米,大門119座,硬化巷道12667平方米,綠化2000平方米,項目已開工建設,工期2年。

  高家村村民馬曼生一邊看著效果圖,一邊樂呵呵地說:“縣委、縣政府和我們心手相連,關懷這么到位,規劃得這么好,我們對新居充滿了希望。”

  不等不靠 13家農戶開建新房

  行走在張家川縣劉堡鄉高家村,沿途有不少農戶正忙著修建新房。

  該村一組村民楊建寶家按8度設防的磚混結構新房已經完成地圈梁澆筑,正在回填。他家房屋在“7?22”岷縣漳縣6.6級地震中受損嚴重。震后,一家5口住在莊天二級公路旁鄉鎮府設置的臨時安置點里。全家商議后,決定盡快重建新房,爭取入冬前入住。“8月11日開工,預計11月底就能建好,總投資將近20萬元。”楊楊建寶說。

  劉堡鄉政府王江濤介紹,村民們建房有不少困難,資金、建材缺乏,對相關手續也不太了解。為此,鄉鎮府出臺干部聯系群眾機制,干部進村入戶,分別聯系自建房農戶,幫他們解決重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同時,鄉里還統一建立臺賬,對每戶情況進行記錄,并有針對性地成立工作組,幫村民聯系建材廠、辦理貸款、完善建房手續等。

  在鄉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劉堡鄉已有13家農戶開始自建新房。

  提質擴容 全縣災后恢復重建規劃選址快速推進

  張家川縣災后恢復重建規劃選址堅持自下而上、上下互動、總分結合的方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據災情,著眼急需,立足受災鄉鎮的自然基礎條件,按照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災后重建與生態資源保護相結合、災后重建與推進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災后重建與全縣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開展整村搬遷災后重建規劃選址工作。由縣發改牽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住建等部門配合,組織精干力量設計編制了涵蓋農村災后重建、城鄉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產布局和產業調整、防災減災等6個方面的《張家川縣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張家川縣暴洪災害恢復重建規劃》兩個總體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同時,堅持以項目支撐規劃,《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共謀劃項目554項,總投資19.56億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12.84億元,市縣配套和自籌6.72億元;《張家川縣暴洪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共謀劃項目159項,總投資67986萬元,其中:申請國家及省上補助35612.4萬元,市縣配套和自籌32373.6萬元。目前,全縣15個鄉鎮正在積極的開展整村搬遷災后重建規劃選址工作,已完成了9個整村搬遷重建點的規劃選址工作,全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已全面啟動建設。

  與暴雨洪水和地震瞬間造成的災難相比,災后重建更是一場持久的戰役。正如縣委書記劉長江所言,恢復重建的時間更長、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廣。要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達到預期的恢復重建目標,全縣33萬干部群眾既要有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又要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

攝影相關圖片
走進豐望蘋果園(圖) 初秋走草川(圖) 《軒轅鼓舞》 張呂牧場(圖) 張棉驛鄉風光(圖) 走進張家川平安牧場(圖) 走進天水機場(圖) 走進秦安桃花園(圖) 走進煙鋪櫻桃園賞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