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共天水市委工作會議和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會上表彰了2013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區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以及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縣區先進集體,張家川縣被授予“2013年度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縣區”、“2013年度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特色創新獎”、“2013年度全市宣傳思想文化信息工作先進單位”三項殊榮,這是繼2012年張家川縣被授予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縣”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特色創新獎”的崇高榮譽后,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戰線取得的又一重要豐碩戰果。

2013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堅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抓手,以迎接自治縣60華誕為主方向,堅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著力營造健康向上、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和發展環境,堅持在服務大局中增強了活力、在創先爭優中呈現了亮點、在改革創新中創造了特色,積極為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撐和輿論環境。

凝心聚力導向正確,理論武裝全面深化
一是理論學習全面加強。按照《2013年全縣干部理論學習計劃安排》的要求,從各自工作實際出發,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采取個人自學、集中培訓、專題輔導、集體研討等形式,及時對各項學習制度進行了完善,形成了理論學習的長效機制;組織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演講活動,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在全縣各行各業組織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和演講活動。二是理論宣講廣泛開展。采取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的宣講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富民興隴、民族宗教政策、“四個講清”等主題政策理論宣講對談活動;開辦了《阿陽講壇》欄目,充分挖掘、整合理論教育資源,努力擴大理論宣講的覆蓋面,使黨的科學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真正深入人心。

圍繞中心營造強勢,輿論宣傳提質增效
一是圍繞項目建設抓宣傳。依托新聞網站、廣播電視、墻報專欄等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作用,講政策、理情緒、化矛盾,采取集中和跟蹤報道宣傳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動員全縣干部群眾參與支持城區“雙十工程”和阿陽中學、影視中心、回鄉風情園一期工程等縣慶獻禮“十大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二是圍繞外宣工作抓宣傳。制定印發加強新聞宣傳報道稿件獎勵辦法,鼓勵廣大通訊員積極投稿,舉辦了全縣新聞通訊員培訓班,在《甘肅日報》等媒體刊發和播出全面宣傳張家川經濟社會建設成就的各類新聞稿件,提高了張家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圍繞六十華誕抓宣傳。通過《魅力阿陽》、《和諧阿陽》、《憧憬阿陽》《盛世阿陽》、《印象阿陽》、《輝煌阿陽》、《英才阿陽》、《奉獻阿陽》等專題欄目,全方位、多層面,廣角度,深視角宣傳報道反映張家川成立6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業績。四是圍繞重大工作抓宣傳。圍繞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的重大工作任務、臨時性、突發性工作做好宣傳。在天水市四運會青少年籃球賽、全縣“四個講清”專題宣講、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聯賽、張家川搶險救災等重大活動事項上,及時開展全方位的宣傳報道,社會反響良好。

創新方式提升品味,文明創建深化拓展
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在全縣中小學校開展“向雷鋒學習”和“網上祭英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倡議活動,增強廣大市民、中小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崇尚英雄的良好品質。深入開展了“學禮儀、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組織干部群眾學習《張家川文明禮儀手冊》和文明禮儀知識問答,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開展了“迎縣慶、講禮儀、頌家鄉、促和諧”演講比賽活動,倡導廣大市民樹立熱愛家鄉、外塑形象、跨越發展的良好風尚。在縣政府網站、縣電視臺、主要公路沿線刊播制作文明禮儀宣傳標語和公益性文明廣告等舉措,加強對文明道德實踐活動的正確引導,通過開展“我為縣慶做貢獻”和崗位大練兵活動,加強對文明禮儀的實踐培訓,在全縣各中小學校、窗口服務單位、大型購物超市、車站人流集中活動場所和商貿、文化交流、賓館餐飲服務等行業開展文明禮儀實踐活動,大力倡導身體力行參與文明禮儀實踐。組織各單位、各學校開展奏唱國歌活動,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積極開展天水市道德模范和60周年縣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人物“十佳道德模范”的評選申報工作,大力宣傳典型事跡,輻射帶動全社會向道德模范學習。

打造亮點彰顯特色,文化文藝繁榮發展
一是社會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以60周年縣慶為主要載體,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文藝活動。重點組織實施“六個一”系列活動(“一場迎賓晚會”、“一場回鄉風情‘花兒’歌舞演唱會”、一場秦腔演唱會”、“一場儀仗隊表演”、“一場方隊表演”、“一場大型廣場團體操表演”),全景式展現張家川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和諧局面。二是民族文化事業持續推進。組織實施“1142”工程,舉辦“一次征文”(“我心中的張家川”60年縣慶有獎征文)活動,組織建設一個張家川縣展覽館,組織實施“四個二”縣慶60周年文化展示系列活動(編撰《魅力張家川》、《張家川花兒》“兩本文集”;出版《輝煌60年宣傳畫冊》、《張家川文史資料》(第九輯)“兩集書冊”;辦好《60周年縣慶書畫展》、《60周年縣慶攝影展》“兩個展覽”;拍攝《張家川形象宣傳片》、《張家川文化系列專題片》“兩部影集”)。全面充分地對張家川自然生態、歷史風光、回鄉風情、民風民俗、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等進行多樣化展示。組織開展60周年縣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人物“十佳文化工作者”的評選申報工作,宣傳典型事跡,輻射帶動全社會向先進模范學習。三是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在縣行政中心廣場開展經常性群眾性文化活動,舉辦了10余場次張家川“消夏之夜”納涼晚會,以舞蹈、歌曲、花兒、秦腔、樂器演奏等文藝形式,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也為文藝愛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藝的舞臺。四是民族文化產業逐步壯大。全力抓好文化精品工程——回鄉風情園和民族影視中心建設,切實提高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回鄉風情園和影視中心是代表我縣形象和發展水平的標志性文化設施,作為縣城建設“十大工程”和60周年獻禮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吸引眾多穆斯林及外地客商來我縣旅游創業,對帶動全縣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仍需攀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肩負著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神圣使命,責任重大、使命崇高。2014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堅持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動力,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切實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富民強縣、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不斷為張家川和諧穩定發展大局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