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奇若在檢查龍山鎮黨委書記的心得體會)
3月1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郭奇若深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基層單位,采取查閱資料,聽取意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研指導張家川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
市政府副秘書長米萬平,市委第四督導組組長范具福,縣領導劉長江等參加調研和座談。

(郭奇若在檢查龍山鎮干部哈玉琴的學習筆記)
郭奇若先后來到龍山鎮、民政局、衛生局、住建局等4個單位。每到一處,郭奇若都認真翻閱學習筆記、心得體會等學習資料,并與干部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各單位開展學習討論、征求意見、邊學邊改等情況,同時現場聽取部分黨員群眾對搞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是什么?總體要求是什么?具體目標是什么?”在龍山鎮黨政辦,看到鎮干部哈玉琴正在作筆記,郭奇若一邊翻閱她的筆記本一邊提問。

(郭奇若與前來辦理手續的龍山鎮群眾馬青林交流)
郭奇若來到龍山鎮社會服務中心時,碰到正在給孫子上戶口的馬河村五組馬青林時問:“你覺得最近來鎮上辦事情,和以前有什么變化嗎?”“感覺干部熱情多了。以前我到鎮上辦事,基本上都是站著,可是這幾次來,每次都有椅子坐,有開水喝,工作人員態度非常好。”出于禮貌,馬青林從凳子上起身回答了郭奇若的問題。

(郭奇若與劉回斌交談)
在龍山鎮政府,郭奇若一行碰到榆樹村村民劉回斌時,他正在卷旱煙。“你是在等人還是來辦事?”“我聽別人領到了糧食直補,但是我的折子上一分錢也沒有,就來鎮上問問情況。”郭奇若拿過劉回斌的強農惠農存折仔細翻閱,上面的賬清清楚楚,看不出有什么問題。“不如我們直接去服務中心,讓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查查,就一清二楚了。您看怎樣?”一位鎮干部的一句溫馨提示,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滿意。
各單位一把手的心得體會,是郭奇若每到一處,必定要查看的內容之一。在龍山鎮檢查鎮黨委書記和鎮長的心得體會時,郭奇若指出,領導干部“畫像”要準,心得體會要實,對照“四風”問題,要讓自己感到臉紅、心跳、耳赤。要對照黨章這面鏡子,把自己擺進去,善于“揭短”,要綜合分析“缺點和不足”,是本質問題還是小節問題,是品行問題還是性格問題,是能力問題還是方法問題,既要切忌不痛不癢的“畫像”,又要切忌“畫像”時亂定“調子”,亂扣“帽子”。要實事求是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進行寫實,采用“素描”的方式,給自己畫準像。

(郭奇若在縣民政局調研)
除查看心得體會,學習筆記以外,郭奇若對各單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特色做法也一一點評。龍山鎮創造性的變社會管理中心為鎮政府接待室,主動接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使上訪問題調解率接近100%,郭奇若在與調處員劉娟娟交談時指出,要多和包村干部溝通,主動上門了解情況,變“上訪”為“下訪”。縣民政局多方搜集學習資料,印發的《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實現民族復興偉業》學習資料,單位黨員干部學習后,深受啟發;縣衛生局領導班子成員主動聯系鄉村衛生所,查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為了深化教育成果,縣住建局整理印發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知應會內容200問》。郭奇若肯定活動中這些有效做法的同時,提出了一些很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在縣行政中心會議室召開張家川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座談會時,郭奇若認真聽取了張家川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等各界代表對張家川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看法和意見,并不時插話提問。
郭奇若指出,張家川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局良好,縣委班子成員能夠準確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的要領,帶頭示范,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認真對照“四風”問題撰寫心得體會,觸及思想、觸及靈魂,進一步提高了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活動伊始,張家川突出邊學邊改,既知既改,縣委、政府帶頭踐行八項規定。開展了以愛國愛教為主題的“臥爾茲”演講等,充分體現了張家川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民族特色。堅持活動工作兩不誤,把“城鄉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張家川”作為活動載體,并與轉變作風結合起來,開創性的提出城區“八個全覆蓋”,為群眾解決身邊困難,找到了實踐中的落腳點。

就今后如何繼續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郭奇若要求,張家川縣要全面把握好活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方法步驟,強化分類指導,按照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等環節開展工作。要重點把握好“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以嚴格的標準、措施和紀律,推動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要圍繞著力解決“四風”和“六病”、祛除“五化”、破解“五難”問題,打牢學習教育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