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張家川《回眸》系列之九:問計于民拔窮根(組圖)
(2014-8-7 9:34:26)  來源:張家川縣新聞中心 作者:沈維民  打印本頁

  【開欄語】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回漢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創業,民族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為進一步凝聚全縣發展合力,增進民族團結奮進,從即日起,張家川縣新聞中心、張家川手機報開設《回眸》系列報道,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宣傳報道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新舉措、新亮點、新成就,全面反映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問計于民拔窮根

  貧困地區的群眾是黨和政府須臾不忘的牽掛,幫助貧困地區群眾盡快解決溫飽,進而脫貧致富,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八十年代,國家及省、市共計投入張家川縣各類扶貧資金35857萬元,重點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和智力扶貧項目,取得了顯著效益。九十年代以來全縣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的目標。特別是近10年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央、省、市扶貧開發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增加收入為目標,不斷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思路,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扶貧開發格局。

  ——齊推進建新村。投入扶貧資金400萬元,對梁山鄉五方等4村,硬化村組道路8公里,沙化10公里;新建養羊暖棚120座,引進良種羊600只;建立互助資金協會1個。投入500萬元,建成20棟圈舍,配套建設管理室、飼草房及圍墻等附屬工程。投入115萬元,引進良種牛172頭,硬化村組道路2公里,配套建設涵洞、邊溝和護坡等。安排財政扶貧資金300萬元,實施“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項目,資助農村貧困家庭學生2000名。在龍山鎮汪堡村種植優質核桃300畝、平安鄉新莊村種植馬鈴薯500畝、大陽鄉豁峴村開展小麥抗旱500畝、大陽鄉引進辣椒等蔬菜優良品種200畝。實施了前山、雙廟、韋溝三個農牧業綜合片帶12個整村推進項目建設,總投資2074萬元,硬化村組道路36.8公里,修建橋梁1座,水渠2400米,修梯田3000畝,貧困戶危房改造100戶,引進良種基礎母牛1284頭,羊250只,建養畜暖棚30座,種植馬鈴薯4700畝,修建日光溫室50座。投資500萬元,在木河鄉重點扶持規模養殖戶60戶,修建標準化養羊場4個,硬化村組道路16公里。

  ——抓培訓強素質。去年投資99萬元,培訓“兩后生”660人。委托天水精誠職業技術學校,在大陽鄉、龍山鎮、馬關鄉、梁山鄉、馬鹿鄉5鄉鎮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共培訓鄉村干部、項目農戶、科技示范戶、農民技術員、幫扶隊員、扶貧系統干部1750人(次),重點培訓種植業、養殖業實用技術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投資30萬元,培訓 “伊香拉面師”、“伊香烹飪師”1000人,以集中培訓和分散到村培訓為主,經過培訓,受訓人員均拿到了資格證書,分別走到工作崗位,部分人員在外地中小城市經營起牛肉拉面館;投資50萬元,完成勞務輸轉500人。

  ——伸援手共扶貧。自全省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國家、省、市、縣、133個單位4293名干部聯系全縣255個行政村10644戶農戶。其中省上1名領導和11個單位647名干部聯系32個村1045戶貧困戶,市上5名領導和24個單位及企業512名干部聯系39個村689戶貧困戶,縣直83個單位2056名干部聯系184個村5938戶,15個鄉鎮1078名干部聯系2972戶。去年共爭取落實幫扶資金2020.73萬元。其中:國家級76.5萬元、省級1372.14萬元、市級309.76萬元、縣級262.33萬元。通過對貧困村、戶,資金、物資、技術等形式的幫扶,有力的推動了雙聯行動的深入開展。各級幫聯單位投入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52.7萬元,修建道路7條 12公里,便橋一座,排洪渠一條,解決了5村群眾行路難問題。“兩節”期間,各級幫扶單位慰問貧困戶2093戶,發放慰問金33.16萬元。爭取到國家級幫扶單位幫扶資金76.5萬元,其中,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黨支部支助3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每人支助學費0.5萬元、計1.5萬元。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管委會落實幫扶資金75萬元,為木河鄉上渠村硬化村組道路,解決出行困難和農產品運輸難;新建八卜村小學教室,硬化校園場地,購置小學生體育器材用具等。

  ——調結構興產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是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任務,近10年來,畜牧業作為張家川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扶貧開發給予了大力扶持,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250萬元,在貧困村建畜牧養殖基地44個,引進良種牛近1.5萬頭,修建養牛暖棚近5400余座,項目戶年人均牧業收入1400元以上,畜牧業已經成為張家川縣貧困地區的支柱產業和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2006年以來,先后投入扶貧資金1262萬元,在沿川道、沿河流片區的20個貧困村建成蔬菜塑料大棚3290座, 并完成配套設施建設,其中2011年建成的石峽灌區蔬菜產業片帶,是全縣最大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現發揮著最好的經濟效益,大多數項目戶年蔬菜收入達8000元以上。2009年實施了省級“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 投資財政扶貧資金300萬元,在大陽鄉、龍山鎮8村栽植“元帥”系列品種為主的蘋果基地1萬畝。同時,結合整村推進和農牧業片帶建設項目,在雙廟梁、五星梁、祁溝等農業綜合開發片帶和溝壑流域種植馬鈴薯10000余畝、中藥材(獨活)1000余畝,實施雙壟溝播技術推廣10000畝。為確保支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投入扶貧資金800萬元,在50個貧困村建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靠山林緣區農牧民牛羊規模滾動式養殖,進一步拓寬農牧民產業發展渠道。

  ——夯基礎惠民生。扶貧開發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十一五”以來,在貧困村修建人畜飲水工程18處,解決了18村近2萬人的飲水難問題,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整村推進項目中,累計投資1733.5萬元,在3個貧困片帶12村新建人畜飲水工程12處,使12792人用上了安全潔凈的自來水;建堤防工程11000米,保護了8村的農田及村莊安全,其中2009年爭取到民族地區特困片帶專項扶貧資金280萬元,修建馬鹿鄉金川村至康王村堤防工程2200米, 2011年修建馬鹿鄉陡安村—龍口村堤防工程2500米,徹底根治了項目區多年的水患問題;硬化村組道路76公里,解決了52村行路難問題,解決了老百姓最為憂心的一些生產生活難題,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核實精準扶貧。成立工作小組,完成了扶貧對象識別、基本表冊填寫、電子文檔錄入、整理上報等工作。按照新的扶貧標準,經縣扶貧辦、統計局調查測算,報請上級扶貧、統計部門審核,省上核定全縣2011年底農村貧困人口15.33萬人,2012年脫貧2.53萬人,2012年底全縣貧困人口為12.8萬人,貧困面由2011年的49.4%下降到2012年41.2%,下降了8.2個百分點。今年全縣建檔工作的任務是在2011年全縣15.33萬貧困人口的基礎上,對去年2.53萬人的減貧人口進行脫貧管理,確保2012年全縣12.8萬貧困人口識別準確、數據真實。同時,加強了全縣扶貧統計監測工作,為省市主管部門的決策部署,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

攝影相關圖片
走進晚霞湖賞荷花(圖) 環湖賽第十賽段 環湖賽第九賽段 探訪秦州五臺山(圖) 麥積山植物園郁金香(圖) 走進穎川河開發區(圖) 秦安何灣桃花景觀(圖) 天水 一座宜居宜的城市(圖) 卦臺山下油菜花盛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