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至8月8日,水利部新聞中心副主任周文鳳帶領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新聞社、新華網、中國水利報等中央媒體記者組成采訪團,利用2天時間,集中采訪報道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運行情況。
甘肅省水利廳副廳長陳德興、機關黨委副書記汪棟、農村水利處副處長張承宗、省飲水辦主任高偉,天水市水務局局長薄海明、副局長裴具田,張家川縣委副書記妥國保及縣水務局負責人等陪同采訪。
采訪團一行先后深入張家川縣農村供水綜合服務中心、龍山鎮農村供水管理所,木河鄉高山村、恭門鎮河北村、平安鄉磨馬村等部分農戶家中,現場察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情況并采訪了該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相關負責人及部分農戶。

7日晚,縣委書記劉長江,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在錦德瑞賓館七樓舉行記者招待會并就為什么投入資金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程建設前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變化、工程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工程建設對農民群眾增收的幫助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工作人員正在縣水質檢測中心進行水質檢測
周文鳳用“難”、“高”、“好”三個字對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了高度評價。她說,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有三個特點:一是“難”,張家川縣多山,給工程建設造成了很大困難,但是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克服自然條件帶來的困難,工程建設的非常好,難能可貴;二是“高”,張家川縣將人飲工程進行了城鄉統籌,由縣水務局主管,采用自動化管理,工程建設起點、供水保證率、水質三“高”,保證了農村飲水安全;三是“好”,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健康運行讓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得到了極大實惠,工程運行的社會效益和運行機制雙“好”,真正使黨的農村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
 先進的農村供水運行管理系統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化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頭號工程,作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舉措,搶抓國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大好機遇,按照規劃先行、建管并重、強化保障的工作思路,投資1.27億元,先后實施了渠子梁、連五梁、劉堡梁等六大集中供水工程,有效解決了全縣19.44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村率達100%,入戶率達82%,徹底告別了群眾肩挑畜馱、集雨飲水的歷史。
 擰開自家的水龍頭,木河鄉高山村村民馬峰一臉幸福
 縣東峽水庫水過濾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