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8月24日,張家川縣委召開了十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和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總結了上半年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后的重點工作。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縣政府網站特開設《貫徹全委會》系列報道,通過開展不同視角的解讀報道,引導全縣各級干部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十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實質,激勵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足干勁,為加快推進富民強縣進程奠定堅實基礎。
【貫徹全委會】之四:興產業是主要舉措

報告指出,要按照“城鄉并舉、三產齊抓、四化同步、突出特色、提質增效”的思路,以三大園區強縣、三大產業富民為支撐,把興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要舉措,著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抓好“三區三業五帶”建設,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緊緊依托旱作農業項目,加快西部山區綜合治理示范區、西部川區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和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三大示范區”建設。以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為抓手,全面推進石硤灌區蔬菜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好五星梁萬畝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點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及早謀劃制定明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集中連片、典型示范,整流域、整片帶推進,強力推進玉米、馬鈴薯、蔬菜、大麻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快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方向,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三大工業園區建設,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堅持規劃先行、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采取“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成立融資擔保貸款公司,抓好土地儲備工作。全面完成中部工業園區孟寺片區工業發展規劃,盡快啟動園區經一路道路建設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胡川、袁川片區排洪渠建設工程。完成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總體規劃,啟動實施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抓好東部工業園區內骨架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平整好規劃區土地,留足發展空間。積極爭取將三大工業園區列入全市重大工業項目落地的重要基地,納入到天水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范疇,吸引大企業、大項目落戶園區,進一步增強聚集產業能力。全力抓好工業 “六大六小”項目建設,認真做好天潤49.5兆瓦風力發電(二期)、羲皇阿膠生產線擴建(三期)、甘肅久源藥業中藥材基地建設及飲片加工等項目的前期工作,跟蹤落實好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水泥建材、牛羊養殖及清真肉類深加工等項目,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規模,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主業突出、關聯度強和市場份額較大的工業產業群體。

做大做強三大富民產業,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做好清真餐飲服務業的宣傳推介、技術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著力打造清真餐飲品牌,積極引導餐飲服務業實行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連鎖式發展,力爭年底新發展清真餐館經營店2800家,賓館200家。以加快生產方式轉變和發展現代畜牧業為主線,加快現代畜牧產業示范區建設,加大農村互助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6鄉鎮25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支持建設基礎母畜繁育示范村,全力抓好3個市級畜牧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創建省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個,力爭年內完成畜牧龍頭企業建設2個,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3個,發展千頭母牛繁育專業村5個,新增規模養殖戶800戶。圍繞“3142”發展目標,引導縣內現有皮毛生產企業改造升級,加強對皮毛市場和皮毛貨棧的規范化管理,通過小額信貸方式,不斷壯大皮毛販運加工隊伍,新發展皮毛加工戶108戶,皮毛販運戶453戶,使全縣皮毛加工戶累計達到610戶,真正使皮毛產業成為富民利民的大產業。

合力推進扶貧攻堅行動,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以全省“1236”和全市“1461”扶貧攻堅行動為統領,堅持“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主的扶貧方式,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加快實施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規劃項目,全面推進清水河流域、石川流域、東部基礎母畜繁育基地13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抓好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扶貧和建檔立卡等工作。積極爭取第六期世行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加大與定點幫扶單位的銜接力度,爭取更多的幫扶項目和資金。認真研究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的支持重點,認真謀劃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銜接和落實,助推全縣加快扶貧開發進程,力爭今年實現2.3萬人脫貧。高度重視智力扶貧,抓好“雨露計劃”和“兩后生”培訓,培育造就一大批新型農民。要進一步深化“雙聯”行動,緊緊圍繞“六大任務”,從各自職能出發,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實打實地幫建一些項目,興辦一些實事。

大力發展商貿旅游業,打造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繼續抓好縣商貿城二期工程建設,啟動實施匯通農產品氣調庫物流建設項目,加快供銷大廈、裕合園農產品綜合市場和龍山永興農貿綜合市場改擴建工程。加強恭門、龍山、馬鹿商貿綜合市場建設管理,建立完善農村便民超市配套服務體系,形成龍頭示范帶動、相互配套支撐的城鄉市場網絡體系。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切實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積極推動現代流通方式,推進教育服務、家政服務、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創新。緊緊圍繞以宣化崗拱北為龍頭的民族風情旅游、以關山云鳳風景名勝區為龍頭的草原生態旅游和以馬家塬戰國古墓為龍頭的歷史文化旅游三大品牌,積極探索加快全縣旅游業發展的方式措施,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