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品 經久傳唱”
——張家川縣組織中學生觀看大型音舞詩《關山月》

《關山古月》片段
“《關山月》,讓我們既看到了家鄉過去血淚的歷史,又切身感受到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回漢兒女今天的幸福新生活。整個劇情跌宕起伏,有血有肉,寓意深遠,看了很受教育”。9月16日下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高二年級某班學生趙明偉在觀看了《關山月》后深有感觸。當天,全年級650名師生共同觀看了該劇。

《打麥場上》片段
大型音舞詩《關山月》自60周年縣慶演出以來,一直受到省內外人士的高度贊揚和肯定。為滿足全縣人民群眾對這一民族精品劇目的熱切渴望,一年多來劇組委會在縣委、縣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堅持劇目排練、演出不間斷,期間安排多場次演出,場場爆滿。

《穆斯林葬禮》片段
《關山月》以其獨特的風格描繪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跨世紀的歷史發展,以及回漢人民從弱到強,堅韌不拔,勤勞勇敢的精神,謳歌了隴原兒女團結自信,凝聚力量,共謀發展的智慧和力量,既是一部弘揚民族靈魂的詩歌,更是一部感懷黨恩、銘記黨情的精品文化劇目。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精彩的演出不時博得同學們陣陣掌聲。來自甘肅酒泉的二年級學生馬俊,這學期剛轉入縣第一中學就讀。看完《關山月》后,他激動地告訴筆者,“太精彩了!史詩般的劇情設計,完美的舞臺演出,聲光電結合的影視中心,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一旁觀看的張家川籍學生呂武洋接過話茬說,“一直忙于學習,去年縣慶聽看過的同學說很好,但一直沒有看成。今天學校組織看了演出,非常震撼。《關山月》整體折射出我們張家川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后深受啟發和鼓舞。相信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家鄉回漢鄉親將循著魅力張家川、美麗‘中國夢’的足跡昂首闊步,走向未來”。

大型音舞詩《關山月》由序曲《月彎彎》,主體《關山殘月》、《關山古月》、《關山新月》、《關山明月》、《關山圓月》五個篇章,尾聲《四碗子感恩茶》幾部分組成。《月彎彎》主要歌唱張家川這片熱土悠久歷史和秀美風光。《關山殘月》通過歌舞和演唱,描繪清末時,張家川縣回族起義失敗后,流落到關山腳下,回漢民族團結共建阿陽古鎮的歷史。《關山古月》描繪了解放前回漢民族相濡以沫,肩并肩共同勞動,心連心共擔風雨,在血雨腥風的歲月里同心奮斗的故事。《關山新月》反映張家川回漢人民在黨領導下翻身得解放,回鄉大地充滿新希望,回漢群眾滿懷熱情建設新家園場景,還有一節舉辦穆斯林婚禮的喜慶舞蹈。《關山明月》歌唱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張家川民族畜牧業興旺、清真工業振興,發展日新月異的景象。《關山圓月》謳歌了今天團結祥和的張家川到處一片歡天喜地,三十三萬回漢兒女喜迎四海賓朋的熱鬧場面。尾聲《四碗子感恩茶》,歌唱回族群眾對偉大祖國母親的感恩,為五湖四海賓客獻上迎賓蓋碗茶。

《關山新月》片段
從整個劇情編排可以看出,《關山月》不僅反映了張家川回族從清朝末年流落關山腳下到今天建成幸福家園的百余年發展史,更突出了“回漢團結一心、共建和諧家園”的主題。全劇自始至終用舞臺藝術再現了張家川回族群眾對共產黨深厚的感恩情和回漢民族間濃濃的兄弟情,是回族群眾發自內心對今天美好生活的真誠歌唱。

《穆斯林婚禮》片段
“在觀看《關山月》之前,我們的語文老師在介紹劇情時說該劇是一部典型的愛國主義教育精品劇目。起初有點懷疑,但看了之后,內心不由地激發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從整個劇情來看,節目前半部分,反映了我們民族的苦難經歷,看后很感動,周圍的同學感動地都流淚了。節目中間部分,黨的革命火炬悄然走進張家川,點燃了家鄉回漢人民期盼建立新中國、翻身做主人的熱切期望。后半部分集中反映了全縣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最后部分反映了我們回漢兒女,沐浴著黨的陽光溫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為建立民族富強、人民幸福和秀麗美好的張家川而共同團結奮斗。作為中學生,感觸良多。今后我們將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學習,爭取將來回報家鄉、回報社會”。高二年級某班學生在觀看了《關山月》后,大家圍坐在一塊兒,互相交流著自己的切身感受。

《清粼粼的水》片段
此情此景,不由地讓筆者想起60年縣慶時麥積區職中教師緱芳宜在觀看完《關山月》后說的這段話:“劇有限,情無限;看詩劇,正人心。它擦亮了世人的眼睛,讓人們對回族兄弟刮目相看;讓人對回漢名族的相融相濟,共同繁榮充滿了信念。月明關山,我們看到了張家川積極向上的今天;月圓關山,我們更看到了張家川幸福美好的明天......”

《關山花兒會》片段
據了解,近期《關山月》劇組委會將為全縣初高中學生安排集中演出6場次,其中:縣第一中學、第三中學高一、高二年級共計4場次,張家川鎮中學、阿陽中學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2場次,觀看學生人數近四千人。

《關山圓月》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