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3年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使張家川縣劉堡鄉這片土地從“貧瘠脆弱”變得“筋骨強壯”, 保了“糧袋子”,鼓了“錢袋子”又美了農家院。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也因此被張家川群眾稱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工程”。一組數據顯示:自2012年至今,劉堡鄉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15個,財政總投資近千萬元。在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杠桿作用下,如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觀覽劉堡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區,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井配套、旱能澆、澇能排、品種優、結構良的田園化格局正在形成,并呈現出了農業綜合開發步伐不斷加快,力度不斷加大的良好發展態勢。

十一期間,筆者一行走進了劉堡鄉,行進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區內,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寬敞筆直的機耕路,一塊塊高標準良田,一片片黑膜洋芋種植基地和隨處可見行道樹。在劉堡鄉,像這樣因農業綜合開發而受益的項目區還有不少。

“以前十天半個月去不了一回城里,現在說走就走了。”劉堡鄉夭兒村尚雄太開著自家的農用車在去往縣城的路上說。在項目實施以前,劉堡鄉的6個村,環境相對閉塞許多,村里的土特產、糧食運不出去,外面的商品運不進來,村民手里捏著錢卻花不出去。自從項目實施以后,村里通了水泥路,許多人家自建起了兩層小樓,群眾考慮發家致富的心思多了許多。

自從張家川縣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之后,全縣各鄉鎮緊緊抓住這難得的發展機遇,成立了以項目鄉鎮領導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以改善農業發展環境,發展現代農業為工作思路,在項目區內進行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草畜、瓜菜、林果等特色產業開發。農綜開發在使農民依靠農業增收的同時,也為現代農業發展夯實了基礎,發揮了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