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記者沿著新建的張恭二級公路東行,五分鐘不到便到達目的地——張家川鎮孟寺村。在這里看到: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如網格狀遍布村莊,一排排白墻灰瓦建筑群映嵌在青山綠水間,一臺臺嶄新的太陽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新農村建設改變了這里的面貌,也加快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孟寺村位于張家川鎮西南郊,是一個典型的回族聚居村,距縣城4.5公里,共有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3戶1742人。總耕地面積2948畝,人均1.75畝。村民的經濟收入以勞務輸出、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為主,經濟發展較快,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20元。
“過去這里是沙石路,坑坑洼洼,下點雨,車子載重都不好走,到鎮上賣糧食很困難。這房子都是破爛的,垃圾成堆、雜草成片,到了晚上連個路燈也沒有。”村民馬平平告訴記者,現在建了新農村,不僅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好了,就連晚上出來轉也亮堂安全方便多了。

近幾年,孟寺村為徹底改變農村的村容村貌,縣鄉村三級干部積極走訪調研,爭取項目,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使得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目前投資建設的異地搬遷工程已完成,村里的小巷道及農機路實現了硬化,環村河堤進行了維修加固,村內主干道安裝了路燈,栽植了綠化樹木,配置了移動式垃圾箱,村內環境臟亂差現象明顯改觀,新建的孟寺村幼兒園已開學了,孩子們坐在寬敞的教室里個個笑的像花兒一樣。
現已搬進新農村的住戶馬小東的母親樂呵呵的說,如今我們農村人也住上了別墅,這都要感謝黨和政府。接著她告訴記者,“我們家的這個房子所花的錢主要是自己的兒子在山東開飯館掙得。”像馬小東一樣在外地開飯館掙大錢的農戶在孟寺村比比皆是。

村支書劉文璋告訴記者,勞務輸出是我們這個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上在全國各地開飯館的就有130多人,村上農民人均收入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勞務輸出,僅勞務輸出這一項每月全村人均收入1000多元,現在村上就私家車有好幾十輛。
談到未來的發展,劉文璋說,我們還要繼續調整產業結構,把孟寺建設成為最美的新農村樣本,讓全村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