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年來,張家川以實現“耕地梯田化、飲水安全化、農田道路網絡化、溝壑梁峁林帶化、城鄉清潔化、耕作機械化”的“六化”為目標,整合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土地開發整理、交通、農業、林業等項目,堅持山、水、林、田、路、機、潔的綜合治理,使全縣梯田化率達92.6%,農村飲水安全化率達88.3%,林帶化率為45%,主要農作物農業機械綜合作業水平達67%,城鄉清潔化率達53%。如今的張家川地平了、水通了、路寬了、山綠了,不用人拉畜駝了,城鄉環境整潔了。為此,縣政府網站從今日起推出“六化建設”系列報道,宣傳報道全縣六化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旨在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幸福指數,不斷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
張家川綠化溝壑梁卯造福百姓

“樹多了,山綠了,天藍了,我們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西門村村民馬主麻說道。
“春天這些核桃樹可以為我們增加綠色,到了秋天,核桃又可以為我們生財,這才是為我們謀福利呢。”正在修剪自家核桃樹的張川鎮趙川村村民李豐珍說道。……
群眾都說的這一綠化溝壑梁卯造福百姓的好舉措就是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溝壑梁峁林帶化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優化生態環境,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環境得來的。

近年來,張家川縣對溝壑梁峁林帶化建設高度重視,科學規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主要圍繞全縣15鄉鎮和“三個流域”(馬關韋溝、大陽后溝、胡川祁溝流域)進行了綠化。其中2010年以來,完成溝壑梁峁和梯田地埂綠化1.53萬畝,道路綠化120.6公里,林帶化率為45%;2014年,又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組織全縣雙聯單位和干部全面開展了春季植樹造林工作,共完成溝壑梁峁造林1萬畝、林業生態工程建設14000畝;依托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縣城北山綠化6000畝;完成公路綠化11條159.8公里,基本實現了全縣溝壑梁峁林帶化率達到95%的預期目標。

縣林業局局長張樹增說,為了提高溝壑梁峁林帶化建設質量,在造林綠化中,我們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供苗的方式,重點嚴把三關:一是規劃設計關。嚴格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和“生態優先”的原則,年初,提早下派技術人員,深入全縣各鄉鎮,會同鄉村兩級,在實地踏查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設計,盡快的把綠化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二是苗木供應關。供苗上全面落實《種苗供應責任制》和技術人員填字負責制,嚴格執行“兩證一簽”苗木標準,對所需苗木全部進行公開招標,苗木供應過程中各包鄉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設計的苗木規格進行檢驗,苗木全部為地徑0.8-1.0㎝,截桿苗高1.0-1.2㎝的兩年生一級刺槐苗,杜絕弱苗、小苗、瀕死苗上山造林;三是苗木栽植關。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在保護好現有植被的基礎上,一律采用魚鱗坑,每畝為167株(株行距2×2米),嚴格按科學的方法進行栽植。各位包鄉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對廣大人民群眾和“雙聯”單位干部職工進行示范和培訓,并在栽植過程中跟蹤檢查,對不符合栽植要求的及時提出,督促修整或返工,確保了造林質量。今年6月份,我們抽點調查,苗木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同時為了把今年這次植樹造林的實事辦好辦實,縣林業局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良好的工作狀態、扎實的工作作風積極投身到綠化造林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所需所盼,確保了造林綠化任務的順利完成。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幼小樹苗變作參天大樹、鳥兒在樹枝上搭窩筑巢的美好情景,荒山化林海、生機勃勃的景象仿佛呈現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