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結合縣情,大力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和皮毛加工販運業三大富民產業,不斷拓寬群眾脫貧致富渠道。“三大富民產業”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86.6%,已經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今起陸續推出《富民產業》系列報道,展示“三大富民產業”的勃勃生機,進一步引領全縣群眾發展“三大富民產業”,走小康之路。
發揮縣域特色資源稟賦 夯實肉牛產業發展基礎
——張家川縣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

近年來,張家川縣始終堅持把以肉牛為主的草食畜牧業作為三大富民產業之一,先后制定出臺了《張家川縣肉牛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關于大力發展畜牧規模養殖業的意見》,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全縣草食畜牧業得到長足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優勢,夯實肉牛產業基礎,擴充母牛存欄量,提高“張家川紅花牛”種源供給和生產能力,加快東部林緣山區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做大做強特色肉牛產業,縣委、縣政府按照“三區三業五帶”規劃,以東部馬鹿等6鄉鎮林緣山區為重點,制定了《關于建設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啟動建設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今年選擇群眾積極性高、養牛基礎條件好、技術培訓到位的龍口、陽坡、東峽等25個養牛專業村進行示范推廣。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技術指導等措施,目前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25個示范村已組建了扶貧互助協會,縣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250萬元,購進基礎母牛2020頭。

——建立村級扶貧互助協會。縣政府下發了《關于建立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的實施意見》和《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試點操作指南》,采取先行試點,整體帶動的方式,示范區25個重點村扶貧互助協會全部組建并有序運轉。目前,25村共發展會員1238人,互助資金總量1793.6萬元,其中:縣財政投資1250萬元,扶貧資金420萬元,會員繳納123.6萬元。
——積極引進基礎母牛。充分發揮畜牧產業扶貧互助協會作用,利用扶貧互助資金,按照“統一培訓、統一采購、統一防疫、統一改良、統一銷售”的“五個統一”方式,扶持養殖戶580戶,發放借款1306萬元,帶動群眾投資2400萬元,其中:投資1700多萬元引進良種基礎母牛2060頭,投資2000多萬元用于圈舍、青貯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飼草種植、秸稈青貯。對新購進母牛進行建檔立卡,檢疫監測,嚴格管理,示范區現存欄基礎母牛4.5萬頭,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有效加強。

——加快良種繁育步伐。依托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和肉牛產業大縣建設項目投資,開展標準化黃牛凍配改良站點建設,現已新建車古、楊坡、趙灣、東峽、龍口等牛改點6個,改擴建牛改點10個,配套了相關改良器械,并進行了6期改良技術人員培訓。示范區已組建流動改良隊伍2組6人,配齊了便攜式3升液氮罐6個,改良器械6套,示范區已完成黃牛凍配改良10299頭。

——夯實飼草料基礎。結合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免費提供紫花苜蓿種籽,大力宣傳動員和組織群眾開發利用耕地、荒地等進行人工種草。加強農作物秸稈高效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青貯氨化技術,有效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率。示范區已完成人工種草3.8萬畝,建成青貯池4000立方米,青貯飼草480噸。25個基礎母牛繁育示范村完成優質牧草種植1.05萬畝,建成青貯池1600立方米,飼草料基礎得到夯實。 |